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無館藏的當代館 承接時代擾動的一切事物
駱麗真
/ 臺北文創
2021-05-13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 (圖片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

春日午後走進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以下簡稱當代館),溫暖而慵懶的陽光從嵌在紅磚牆上的白窗透進了二樓的館長辦公室,沐浴在滿室春光中,我們見到了埋首於文案的駱麗真館長。

在台灣藝術圈,駱麗真是公認的斜槓專家。大學念的是歷史,出國取得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之後,回台灣創業開設計公司做得有聲有色,「但做久了受不了,而且讓人創意枯竭。」於是她又回到校園,考取交通大學新媒體藝術博士班,成為台灣聚焦新媒體藝術的策展人之一。

2019年底,原本任教於世新大學的駱麗真,因緣際會接下了當代館館長一職。當代館是台灣第一座以當代藝術為展覽主軸的美術館,2021年將迎來極具里程碑意義的20歲生日,身為第六任館長,駱麗真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已經準備好帶領弱冠之年的當代館走向下一個二十年。

 

20歲的當代館在2021年初更換全新品牌識別,勾勒出承先啟後的展望 (圖片提供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從百年古蹟到當代藝術地標
當代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日治時期的「建成尋常小學校」;國民政府遷台後,這裡又搖身變成了台北市政府的辦公廳,到1994年市府遷入信義區新址前,這棟建築在將近五十年的時間裡,都是台北市政的神經中樞。

2001年,在當代藝術基金會經營下,這棟兼具了英格蘭磚造建築元素、和典型日本巴洛克式風格的古蹟,帶著自身承載的台灣歷史,開啟了台灣當代藝術多元探索的時代。

在當代館20歲生日之際,駱麗真推動了「品牌再造」計畫,將舊有古蹟建築意象的LOGO圖案,改以41道漸層紅色組成飛翔式波紋的刻度線條取代,用更新穎、更數位、更現代的設計,重新定位當代館的品牌形象,同時也勾勒出未來的想像。

駱麗真認為,當代藝術應該像「巨大的容器」,讓創作者任意倒入各種實驗元素,迸發新的藝術火花。事實上,當代館一直以來也像是孕育台灣當代藝術的場地,從傳統藝術、電玩、動漫、流行音樂等,不管是主流文化、次文化、甚至是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都能在這個場域找到容身之處,「所有擾動時代的事物,都可稱為當代藝術。」駱麗真為當代藝術下了這樣的註腳。

當代館另一大特色為「無館藏」。看似遺憾,卻也促使策展緊貼當代議題,更無拘束。例如這次為20週年紀念而規劃的四檔系列展覽,即是將當代館20年來長期累積的深刻成果,透過展覽從歷史、空間、時間背景等面向重新爬梳,交互對照彼此的脈絡,進而建構出臺灣當代藝術發展史的論述與觀點。此外,更藉由跨世代策展人的對話,承接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找到與世界連結的方法。



所有擾動時代的事物,都可稱為當代藝術。圖為當代館20週年系列首展「歷史∙當代」展出作品《迎接賓客》 (作者/派翠西亞‧佩斯尼尼,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沒有館藏的當代館,策展更無拘束。圖為20週年系列首展「歷史∙當代」展出作品《極地便車指南》(作者/崔廣宇,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當代藝術讓想像破繭而出
駱麗真大學畢業後,曾跟著台灣藝術家莊普學習繪畫。某天,她被帶到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中,最具象徵性的實驗場所「伊通公園 ITPARK」,在那裡駱麗真第一次見到裝置藝術,大受震撼,「彷彿腦海裡有些東西破繭而出,我心想,啊!原來這就是當代藝術。」

懷著這股悸動,駱麗真大學畢業後旋即飛往紐約大學,遇上當時最新潮的Computer Art,開始摸索錄像裝置藝術。在個人電腦尚未普及之前,她毫不手軟砸了一萬美金買下蘋果推出的麥金塔,「一萬美金還是學生價喔,不含鍵盤與掃描器。」儘管價格不菲,但這台麥金塔卻為駱麗真往後職涯開拓出了新的可能。因為在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後,她和友人回台成立設計公司,就導入了當時還很罕見的電腦繪圖技術,開發出二十幾套合成背景,在婚紗市場一炮而紅,公司爆炸性成長。

不過,數位合成紅利終究會消逝,現今Photoshop人人皆可輕易上手,「對創作而言是正面的影響。」因為駱麗真發現,電腦大眾化讓數位技術不再是少數資源,「從稀缺變正常之後,創作的重點就不再賣弄技術,必須回歸藝術本質的美感經驗。」



駱麗真利用投影裝置、滑板創作的作品《撐開天空》 (圖片提供/駱麗真)


駱麗真自1990年代即投入新媒體藝術領域。圖為她的個人創作《匾額》。(圖片提供/駱麗真)

右腦創作解脫左腦束縛
從1990年代就投入現今最熱門的新媒體藝術,駱麗真持續創作不墜,更擁有多重身分:策展人、同時也是作育英才的大學老師,更是少見擁有藝術行政專長的藝術家,在接任當代館館長前,就已經歷任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擔任執行長、全國文化會議諮詢委員會委員、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等眾多職務。

根據左右腦理論,辯才無礙、行事條理分明的駱麗真應該擁有發達的左腦,然而,她卻說這是後天苦練的結果。原來,駱麗真有閱讀障礙,參加大學聯考時,必須拿著長尺在試卷逐行閱讀,不然紙上的文字看起來就像在跳舞,「而且我是從句點倒回頭看文章,所以要先把關鍵字圈起來串聯成線,靠右腦圖像記憶才能理解。」

讀交大博士班時更是一場苦戰,大量的論文閱讀挑戰將駱麗真的身心都逼到了極限。當時,身為愛家的巨蟹座,她曾多次在深夜望著女兒們天真無邪的睡臉,數度想放棄學位回歸家庭。幸而,藝術給予了救贖,透過創作,她從上帝關上的那道門外,找到了另一扇打開的窗。


為人師表是幸運的宿命
為了報考美術系,駱麗真從高中起利用假日到畫室學畫。學校的美術老師也特別為她開了綠燈,在午休時間到美術教室作畫,「老師從不批判我的作品,總是先傾聽我的想法再引導方向,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我日後影響很深。」

雖然做足準備,但聯考前夕,駱麗真還是打了退堂鼓,「父母希望我去當老師。」考上輔大歷史系之後,原以為就此和藝術絕緣,沒想到提攜她繼續攻讀研究所的邵台新教授,注意到這個學生為系上畫的海報,抱著惜才愛才之心,轉而鼓勵駱麗真追求所愛,甚至主動為她寫好申請國外大學的推薦信。

在交大博士班,駱麗真則遇到了另一位恩師–張恬君教授,這位對佛學造詣極深的台灣數位藝術先驅,不只在專業上給予指導,也影響了駱麗真面對生命的態度,「一路走來,老師們就是我的貴人。」懷著感恩之心,曾對教職避之唯恐不及的駱麗真,多年後還是走上了作育英才的道路。

近年在網路世代自學與社群啟發之下,駱麗真開始嘗試共筆教學,跟學生一同完成知識建構,「上完一堂課的資料,比從前大了十倍以上。」駱麗真直言,從前知識建構的系統,是帶著給予者的價值觀,但知識的權力結構也需要去中心化。



在學生眼中,駱麗真是像媽媽一樣親切、什麼話題都可以聊的老師。(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當代館是亞洲重要的藝術品牌
當代藝術是現在進行式,擁有創作能量的人們,需要一片自由的土地才能自在生長,結出獨特而美麗的果實,「就像當代館,或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建造的平台。」駱麗真說。

承載著台灣百年歷史記憶的當代館,也掌握著台灣當代藝術的未來,從品牌重新定位開始,駱麗真已經為當代館的下一個20年開啟新頁,梳理過往脈絡的同時,她更要梳理台灣和國際的關係,將當代館打造成亞洲重要的當代藝術品牌,成為彰顯台灣當代藝術成果的櫥窗。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