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音樂製作人、長笛手兼派對策展人——DJ QuestionMark。(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DJ QuestionMark不僅拿過全球DJ大賽DMC台灣冠軍、代表參與巴黎奧運,還做過許多別出心裁的策劃:組「告野家樂團」為《魔獸世界》寫了多首高傳唱度的惡搞歌曲;推出音樂頻道《橘牆》系列節目,舉辦線上結合線下的「橘牆拍賣會」,使音樂派對升級為一場大型互動實驗。
音樂之於DJ QuestionMark,從來不只是單一形式的表達。他擅長跨領域合作、翻玩曲風,他的名字幾乎成為「創新」的代名詞。2023年他發起「英語金曲復興運動」,打造屬於台灣人共同記憶的英語金曲派對,「英文補習班」、「千禧嘻哈之夜」以及「婚友社」等各種結合台灣語境與文化的主題,讓派對不只是派對,更像是久別重逢的同樂會。
「英語金曲復興運動」自2023年開辦,2025年計畫辦理兩場盛大活動。(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共感,即為DJ QuestionMark的發想核心,「我們從小到大,對許多英文歌曲都有獨特的『共感』,」他說,「我就是把這份共感抓出來,再包裝成企劃。派對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共感的體現,參加這個活動的人,一定是因為裡頭有他們感興趣的論述。當大家找到共感,活動自然變得有趣起來。」
在2020年疫情前,他在英國待了五年,期間發現所謂「英語金曲」的定義在不同文化中各有所異。相較於在英國,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的歌曲在台灣有更高共鳴度;約翰藍儂雖舉世聞名,但在台灣的流行程度卻未必具備「金曲」的普遍共識,「因為我們成長過程中,某些關鍵時刻會遇到特定歌曲,可能因為廣告的大量播放,慢慢累積起屬於自己的音樂脈絡。」換言之,「英語金曲復興運動」是以「懷舊」為底色的文化回溯,那些屬於台灣人共同記憶的英語金曲,映照出的是西洋音樂強勢襲來、揉和本土音樂及娛樂文化的光輝年代。
「英語金曲復興運動」涵蓋多元主題,包括「英文補習班」、「千禧嘻哈之夜」、「婚友社」等主題策劃。(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策展思維加持 燃翻派對每一秒
許多參與過DJ QuestionMark策劃的音樂派對觀眾大概都曾說:「這派對好怪!怪得好有趣!」他經常在全場氛圍達到最高潮時,忽然將音樂關掉,讓大家原地平躺,進行三分鐘的冥想;「婚友社」主題派對找來公司法律顧問,教導大家如何辨識並尊重他人身體界線,「我就是想透過一個大家容易參與,也能夠接受的媒介,悄悄地把我想傳遞的訊息帶出去。」
社會大眾對派對的既定印象大多是吵鬧、危險,甚至是被無理搭訕。DJ QuestionMark認為不需要將標籤撕下,而是能將之分開看待,「標籤是認識一件事情的媒介,所以應該將它分開來,讓大家有能力去分辨。」他巧妙地在派對裡加入新意,以逆向操作的方式跳脫窠臼,反倒使整場派對變得更好玩,讓人與人、人與音樂之間的互動更像一場即興行為藝術,「我是用策展的脈絡在玩派對,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人有一點Take away。
看起來很鬧的派對實際上是他和團隊精心策劃與嚴密計算的結果,確保每一分「胡鬧」都在意料之內,失控的狂歡其實是有意識的操控,「我們現在的工作系統蠻像劇場的運作模式,劇場的製作流程比較嚴謹繁瑣。」
他曾在劇場擔任配樂長達五年,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他後來的音樂路,亦成為創作的契機,「大學時期接觸劇場,那時候劇場裡剛好缺音樂人,大家就找我,所以一切的起頭就是:『我看你好像會!』」熱愛挑戰的他不會就學,只要事情不是完全不行就會去試試看,如同高中臨危授命,替DJ老師在政大放人生第一場DJ秀。許多「第一次」都是這樣不期而遇,卻又像命中注定。
DJ QuestionMark早期參與劇場與時尚秀場音樂製作的經驗是他重要的養分。(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進入「心流」 平衡商業與創意
「有時候,你想把自己推到下一個Level,就必須再做更多的事,勇敢直前。」2020年從英國返台後,DJ QuestionMark帶著這股動力,將出國前為Spinbox傻瓜黑膠唱機品牌建立的公司「五樓製作」系統化,從單打獨鬥升級成有規模的團隊,意味著他不再只專注於音樂和表演,還涉及派對策劃、劇場展演、跨界策展等以音樂為基底的項目,使他從創作者轉變為管理者,「一個人做事彈性大、執行快,但量能有限。人多力量大,但管理卻變成挑戰。」他坦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學著成為一位好的管理者,如何分配量能、平衡創作與表演。」
這兩者間的平衡是永無止盡的輪迴,「有個名詞『心流』,就是要進入一種極度專注的狀態,創作才會有效率。」他將專業創作人和非專業創作人的差別定義在隨時保持80%以上的輸出,後者則是被動等待靈感,「我一直很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專業的創作人。」
2015年DJ QuestionMark創立「五樓製作」,作為整合音樂、派對策展與創意企劃的基地。(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嚴以律己」是DJ QuestionMark身上最鮮明的體現,也使他在創作與管理的天秤兩端更加全力以赴,「當創作成為工作時,一定會犧牲一部分的快樂,雖然依然快樂,但是不可能沒有壓力,因為這就是工作。」他形容創作過程是持續的拉扯,而拉扯是痛苦的,「是不是不夠好?如何能再更好?」的質疑經常在心底盤旋,但完成專案的成就感足以掩蓋,甚至消弭那些痛苦,「我相信大多數藝術家、創作者都是這樣想的。」
創造與AI共舞的節奏
曾走遍Glastonbury、Midem、SXSW等國際音樂節,DJ QuestionMark印象最深刻的並非舞台表演本身,反倒是背後的策劃理念、思維模式與執行邏輯等軟性概念。他舉例,在Glastonbury曾見過為工作人員設置的Crew Bar和Crew Club,不論是演出者、驗票員還是保安人員,全都能自由進入專屬場域,享受只屬於「幕後人員」的表演,「這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撼動,原來我們不只是個勞工,也可以被這樣尊重。我在那個場合的身份,居然也值得被娛樂!」
這些大型音樂活動歷經多年演進,淬煉自西洋音樂與娛樂文化的深厚底蘊,其規模源於蓬勃的產業發展,而蓬勃必然會帶來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DJ QuestionMark認為這正是國內外音樂圈最大的差異,「惡性競爭會磨出越來越高的標準,台灣的競爭還沒到那個強度,反而容易出現『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狀態。」
VJ feiiic和DJ QuestionMark一起登上巴黎奧運的舞台,攜手演出。(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DJ QuestionMark對台灣DJ產業依然抱持樂觀的態度,他觀察這是尚未飽和、仍有極大發展潛力的領域。但同時,他也不諱言其中的隱憂。「台灣的音樂發展長期以來都圍繞著高傳唱度的情歌,那是一種獨特的環境荷爾蒙,很像是某種華人的音樂娛樂基因。」他指出,相較起其他曲風,情歌比較有機會獲得穩定的版權被動收入;大廠偏好傳唱度高,容易入口的音樂 ; 堅持獨特口味的創作人常因為苦求資源而奔波。相比之下的『平凡』與『獨特』常常呈現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
不過,隨著網路時代來臨,音樂創作者也開闢出新的路徑,「現在從事音樂的門檻不像以往那麼高,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眾就行。」曾經數位發展重創實體唱片銷量,如今卻使創作形式走向多元。AI技術即是最鮮明的例子,「這就是趨勢!你卡關的時候它幫你解決難題,你擁有更多時間在『創』上,AI則處理『作』的部分。」
DJ QuestionMark登上國際音樂節Clockenflap舞台,將來自台灣的英語金曲派對帶到現場。(圖片提供 / 五樓製作)
時代不可逆,新世代創作者必須學會妥善運用工具,並在多元的創作形式中打磨出獨特性,才能精準抓住受眾的目光。對於夢想走上音樂路的新一代,DJ QuestionMark給出誠懇的建議,「先想好要把它當作Job還是Career,這會影響到你人生接下來所有的決定。」選擇成為職業勢必將迎接更多挑戰,得額外學習很多可能與音樂無關的事情,但只要你有心理準備,那就別留遺憾、走下去。
撰文/蔡若君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