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練功20年 從垃圾中煉就永續創新拳
黃謙智
/ 臺北文創
2025-07-23


結構工程師、小智研發創辦人暨執行長——黃謙智。(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踏入小智研發,第一眼便被玄關豎立如巨大骨頭的X-BONE吸引。接待區的紅色泡棉沙發、垂吊的燈具交織成一幅鮮明的畫面,而周遭陳設的物件皆由回收材再製而成,充滿「回收不瘋魔、不成活」的痴狂。這狂熱也引來國際媒體報導,從《經濟學人》到《紐約時報》,去年甚至還登上《TIME》雜誌。

採訪當天,在小智研發的會議室,我們落座的椅子骨架也以廢棄的鋼材組裝,背靠則是由弧形回收塑膠片堆疊而成,宛如甲蟲外殼。往天花板望去,回收纖維拼接成方形鏤空格局,還兼具防火效果。


 
小智研發辦公室接待區(左)及會議室(右)充滿回收材質的巧思設計,每個角落都展現小智研發對永續與創新的執著。(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小智研發執行長黃謙智戴著一副以垃圾壓製而成的粗框眼鏡,聊起技術細節欲罷不能,還起身走到白板前畫起化學分子鍵的圖案,「其實分子就像一節一節的火車,當材料回收處理時會斷掉,所以你得想辦法把它們連起來。」

談到回收材的科學原理,黃謙智更像熱情洋溢的材料學教授,而非外界所認知的建築師。他講解如何透過不同物理方式讓分子鍵像麻花般纏繞,並讓原本脆弱的回收材在強度上成長,在他眼中微觀的分子世界如同宏觀建築結構的縮影。如今,學生時代在康乃爾、哈佛學習建築與結構工程的經驗,在回收材料的研發上交織重構,譜寫成一首精彩的創業交響曲。



Barzakh:2024年阿布達比公共藝術雙年展,以回收垃圾打造低碳建築。(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垃圾為師 打出回收創新招式
黃謙智和夥伴劉子煒於2005年創立小智研發,因花博「遠東環生方舟」一作震撼眾人,那座9層樓以152萬支回收寶特瓶構築而成的建築瞬間吸引國際矚目;隨後更與NIKE展開長期合作,從鞋款設計、家具打造到旗艦店空間都融入環保創新,並吸引星巴克、可口可樂等國際品牌陸續加入小智研發的綠色實驗行列,甚至連武打巨星成龍也主動敲門,邀請他們一同在中國利用廢棄DVD打造特技演員培訓中心。


2010年花博遠東環生方舟(EcoARK)建築不僅突破回收材料的想像,也成為國際永續建築的經典代表作。(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小智研發20年來歷經金融海嘯、中國房市泡沫、新冠疫情等衝擊,但每次逆境都鍛造出如分子鍵般堅韌的經營體質。黃謙智酷愛金庸小說,自比《神鵰俠侶》楊過,年輕時驕傲聰慧,磨難後方成大俠。他說:「曾以為靠自己能改變世界,後來才懂得長期準備和運氣的重要。雖無法控制,但必須先做好準備。」如同懸崖底苦練,水到渠成才能爆發。

黃謙智坦言自創回收「拳法」近年成熟,「武林高手非二、三十年磨一劍不可。」熱愛挑戰、積極競圖比稿,甚至到國際PK,他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最近贏了三場,無懼競爭,敢比Concept、執行、案例。」

 
NikeLab日本東京門市(左)展示了結合環保回收材料的創新設計理念,打造獨特且永續的購物空間;NikeLab Air Max 1 FK Royal x Arthur Huang(右)則是黃謙智與Nike合作推出的回收材質鞋款,展現環保與時尚的完美結合。(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走向國際舞台 競爭淬鍊研發實力
黃謙智11歲移民美國深受歐美文化影響,培養出大膽挑戰、勇於反叛傳統的精神,有別於儒家強調長幼有序的溫良恭儉讓。他回憶起求學時期參加弦樂團當時團內的挑戰者機制,第二小提琴手可閉門挑戰首席小提琴手,外人不知先後順序,最後以集體投票決定勝負。這種公平競爭的文化也延續到公司,雖然同事間容易有爭執,但激烈的討論卻能激發出更優秀的作品。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黃謙智強調策略與行動力。他在常春藤名校求學時,經常遇見比自己更有天賦又更努力的同學,體會到在白人社會若沒有明顯專長,便容易成為隱形人。他悟出:「先做先贏,Doer is always a winner!」但他也坦言,先行動往往很痛苦,違反人性,因此聰明人未必敢先行動。他補充道:「最好做別人不做的事,才有機會搶下市場。你耍的武功大家都會,就沒有價值了。」

小智研發從早期專注大型工程建案,逐漸轉型為積累研發能量的回收材料與機器設備販售商,目前回收材料資料庫已累積超過2000種。其代表作「環生零耗機」(Trashpresso)是全球首台移動式塑膠和織物廢料微型回收工廠,能將垃圾直接轉化為產品。該計畫於2014年啟動,耗時五年研發,原版大小相當於兩台卡車,後續還追加設計出體積如兩台冷氣機的迷你版。


Trashpresso的足跡遍及三大洲,從台北、上海、曼谷、新加坡、波士頓、倫敦、米蘭、瑞典、丹麥、沙烏地阿拉伯、阿布達比,到海拔45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彰顯了小智研發在全球永續回收領域的影響力與實踐力。

 
Trashpresso青康藏高原(左)展現小智研發將回收技術帶入極端環境的能力,推動高原地區的永續發展;Trashpresso於2017倫敦設計節展出(右),象徵著這項移動式微型回收工廠在國際設計與環保舞台上的突破與影響力。(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我們想創造去中心化的微型工廠,沒有空污、水污染,還容易搬到市區裡頭,所以高度得在2米以下,好塞入一般12人電梯,符合地板承重1,500公斤限制,讓每個人都能輕鬆開一間小工廠。」

近年小智研發也意識到拓展社群的重要性,以Trashpresso為核心在世界各地設立「垃圾廚坊Trash Kitchen」,並透過料理工作坊的形式,邀請民眾親手將生活垃圾轉化為可用物件。


 
台北松菸「垃圾廚房」,由小智研發打造,將日常回收物轉化為實驗材料與創作靈感的孵化基地,顛覆人們對垃圾的想像。(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新冠疫情期間,小智研發與輔大醫院合作,推出可在24小時內迅速搭建完成的模組化病房「MAC Ward」,成為黃謙智心中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專案。曾一度立志從醫的他,沒料到多年後竟以回收建材之力回應醫療需求,「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回收材料能真正影響人的生命安全。醫院設計是對環境與健康雙重極限的挑戰,也是剛性需求的應用。」

這套模組化病房已實際導入輔大醫院與聖保祿醫院,共建置128間病房、200張病床。今年更跨足非洲莫三比克,將一座擁有80年歷史、約200坪的老舊醫院短短5天內升級為「抗菌兒童癌症中心」。合作初期,當地團隊曾憂心模組化設計過於高端,難以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實現。但小智研發選擇迎難而上協助當地以回收塑料再製生產抗菌磚,下一步更計畫直接將模具與設備帶至當地,並開放材料配方,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莫三比克兒童癌症中心由小智研發參與建構,以回收材料打造低碳建築,為非洲孩童創造安全、友善的醫療空間。(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研發求生 只為闖出新市場
小智研發創業歷程風光而曲折,短短幾年營收破千萬美元,團隊規模曾達百人,據點遍及北京、上海、新加坡、米蘭、柏林,然現在卻縮編為40人,並將重心回歸台北。黃謙智強調「小」是刻意為之,若回到20年前,他會建議自己聚焦技術,「越早累積技術資本,越能換來機會與資源」,與此同時,他也惋惜不少同期公司因疫情陸續倒閉。


台北大巨蛋貴賓室以回收自偏鄉中小學的廢棄球棒與手套,重新設計打造家具,賦予舊物新生,讓運動精神延續在空間之中。(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小智研發」之名,象徵市場尚未出現,因此黃謙智每年投入15%營收於研發。他深信永續循環將成主流,如同香菸終將被納入管制,只是時機未到,得先厚植技術、長期布局。

他看好回收建材商機,像台灣綠建築規定室內回收材需達60%。但這產業牽涉利益盤根錯節,黃謙智笑說,過去太天真,端著道德制高點去碰撞,結果惹怒帶槍的牛鬼蛇神,甚至被黑道綁架,蹲在西安機場廁所馬桶上躲跟監,幾次驚險才學會打點利益關係。

他母校的同學多半已是華爾街高層,年薪千萬、配司機助理,偶爾在社群嚷嚷中年危機,他卻說:「我沒這症狀,因為創業每天都在水深火熱。」如拉丁諺語「Fortis fortuna adiuvat(好運眷顧勇者)」,靠著一股憨膽,公司才撐到今天。

他如今進軍中東,在沙烏地阿拉伯新未來城(Neom City)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打造微型工廠,把建築廢料變成家具與產品。「我不自稱建築師,只是個用數學腦做工的人,那不就是工程師嗎?」

 

 
沙烏地阿拉伯Neom City微型工廠(左)及小智研阿布達比辦公室暨微型化工廠(右)將廢料現地轉化為可用資源,實現低碳、在地循環的未來城市藍圖。(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以行動對抗渺小 去完成偉大的事
黃謙智說他這輩子的目標,是讓「循環經濟」變成「剛性需求」。這過程像他學生時期練田徑跨欄常摔得鼻青臉腫,外人看得痛苦,他卻甘之如飴。如今每次研發失敗、摔落泥濘,他依然拍掉塵土、繼續奔跑,跨越市場一欄又一欄的門檻。

即將邁入天命之年,黃謙智未曾改變的是「動手做」的本能。從童年組裝手槍和飛機模型,到如今仍堅信捲起袖子才叫實業。看到頂尖學府的同學投身投行玩金融遊戲或一身西裝卻只動口不動手,他心中升起一股怒氣,為什麼聰明人不實際改變世界,搞不好還無意間加劇環境破壞。於是他自我覺醒,放棄麥肯錫高薪職缺,反叛對世俗物質的追求,「我真正要競爭的不是別人,而是去做一件比我們自己更偉大的事。」



Anything Butts:於2016米蘭設計週展出,以回收IQOS電子煙濾嘴打造空氣淨化裝置(上);展示空間以小智研發自主研發的Tetrapod™模組系統建構,結構靈感源自碳原子排列,兼具美感與機能(下)。(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看清資本主義與消費慾望總想「又大又多」,黃謙智故意把公司取名為「小(Mini)」。他憂心地說:「現在只有永續意識,沒有環保行動。」從前談環保永續還有道德高度,現在卻已消耗殆盡。

聊起這個話題的黃謙智,坐在擺滿各種回收材料樣品的會議桌前,用剪刀把洋芋片包裝剪成細碎的漂亮金粉,準備帶去「垃圾廚坊」壓出新紋理。他批判當代社會對慾望的縱容,同時提到家中處理垃圾的方式,不僅會將廚餘埋到院子土裡,還將一週垃圾控制在一個袋子內。但他直言並非熱愛環保,而是現在基本的必要行動。



循環再製太陽眼鏡採用回收塑料與廢棄物料打造,兼具時尚與永續理念。(圖片提供/小智研發)

小智研發已點起永續回收之火,黃謙智靜候風起,讓微光終能燎原。他明白,改變世界不能僅靠理念,得駭入舊有資本與消費的機制,讓回收材料在價格與性能上同樣強悍,甚至更勝一籌。

他憶起當年畢業論文所言:「有時仿自然,比真自然更自然。」正如落葉餵養甲蟲,排泄滋養土壤,最終反哺樹木,萬物皆可再生。小智研發便是那隻甲蟲,以技術創新嵌入舊世界,靜靜啃咬出接近零廢的循環,走向真正的自然秩序。


撰文/詹致中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