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能成為這樣一位歌者很幸運 亦是奢侈
徐佳瑩
/ 臺北文創
2025-05-21


創作歌手——徐佳瑩。(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採訪當天,徐佳瑩剛結束排練,緊接著便要展開一連串飛行行程,奔赴《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巡演各個城市。這場於2023年啟動的巡迴演唱會,因歌迷的熱烈迴響屢屢加場,預計將演出超過二十多場,「一開始根本沒有料到會一路加開下去!」她笑著說,「覺得滿開心也滿驚訝的,因為不是每個人生階段都可以這麼拼。」

距離上一場《是日救星巡迴演唱會旗艦返航版》已相隔五年,這幾年間,徐佳瑩的人生有了極大的轉變——從歌手,到組了自己的家庭。聊起此次巡演「奢侈」的主題發想,起點其實只是她和工作夥伴間一通輕描淡寫的電話。宣傳文案這樣寫著:「敢『要』很奢侈,能『給』更奢侈」。她輕聲補上一句,像是對自己,也像是對這一路走來的時光低語:「我愛我的分身乏術,但我也恨它。」



徐佳瑩於《變得有些奢侈的事》高雄場巡演現場,帶來多首歷年經典創作。(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對現階段的徐佳瑩而言,最奢侈的事,不再是華服燈光下的掌聲,而是能夠專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為我同時也有家庭要兼顧,所以出來工作、站上舞台的時候,可以完全投入在音樂裡、演出裡,相較於以前,就奢侈很多。」

徐佳瑩開玩笑地說,生完小孩後恰巧又遇上長達三年的疫情,工作步調緩慢,一度有種「半退休」的心態。然而,她仍在迎來女兒的那年——2022年,推出了個人第六張創作專輯《給》,並憑此作品入圍第33屆與第34屆金曲獎共十項大獎,成為金曲史上入圍最多的專輯之一。工作與生活在這一年同步盛放,無疑是一場大豐收。於她而言,有所得未必意味著有所失,端看以何種心態面對這段旅程。因此,那些「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其實就像坐在蹺蹺板上,「它不可能不出力就能夠維持在一個很平穩的狀態,總是會上上下下,需要你花點力氣去平衡。」


身份轉換削弱創作的稜角
2009年,徐佳瑩發行的《LaLa徐佳瑩首張創作專輯》,其中九首皆來自她在《超級星光大道》舞台上表演過的創作曲,「唱作精靈」的稱號由此而生,〈殘愛〉、〈香水〉、〈失落沙洲〉(前兩首收錄於第二張創作專輯《極限》),當年她站在星光舞台上,唱出一首首關於告別的呢喃。告別,成為她創作的母題——告別逝去的情感,告別離開的人。徐佳瑩認為,「人的失去」才是實質性的有感失去,而這樣的心情也延續至今日。

徐佳瑩時常擔心失去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錯過小孩成長的瞬間,也遺憾無法常伴父母身邊,「我是很有意識地在小心,不要失去這個事情。」如同專輯《給》裡頭的〈我想到你就再也不怕〉,正是她在某個夜裡思念家人時所作,僅是想到「失去的可能性」,就讓她眼淚潰堤,心痛難耐。



徐佳瑩以《給》專輯橫掃第33屆及第34屆金曲獎,共計入圍十項大獎,成為金曲獎史上入圍項目最多的專輯之一。(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不過,徐佳瑩卻自嘲自己是「枯萎的精靈」,這幾年身份的轉變,直接影響了創作的心境,「就是在任何事的觀點上,比較不容易展現銳利的那一個面向。」像是《尋人啟事》中的〈高空彈跳〉,那種直視內心黑暗面的猖狂,自我懷疑、逃避,甚至是憤世忌俗等情緒,都是她過往創作中最常抒發的一面。

徐佳瑩無奈道,現在寫歌總會朝安慰的方向走去:「你是最棒的!每個人在媽媽眼裡都是寶貝!」但是失去稜角的創作,往往趨於單一,更容易令人感到平淡乏味。有趣的是,對於這樣的狀態,她倒也老神在在,深知必須打破,向外尋求刺激,但也不急於一時,「可能巡演告一個段落後,我會進入一個創作期,到時候勢必得走出去。」


歌唱者把自己放大 創作者將自我縮小
葛大為、陳君豪、艾怡良,皆是徐佳瑩這幾年重要的創作夥伴。早於第二張專輯《極限》中,葛大為就與她共同寫詞;陳君豪則憑藉《給》中迷幻色彩濃厚的〈以上皆非〉,奪得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還有很多合作的人,他們在創作、表演,甚至是他們的品味上,都是自成一格的創作歌手狀態,是我非常欣賞的。」

聊起眾多合作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一首歌,徐佳瑩第一時間回應,是第五張專輯《心裡學》中由艾怡良作詞的〈言不由衷〉:「願你永遠安康/願你永遠懂得飛翔/願你真的愛一個人某個人那個人/而懂溫暖來自何方/我如此堅強/願我永遠善良⋯⋯」沒有艱澀華麗的辭藻,僅用簡單的文字,就拼湊出暖意盈盈的情感,尤其當中的「善良」二字最是令她觸動,「即使我遍體鱗傷,仍不願違背本意去傷害他人,我祝你安康,希望你可以飛翔。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內心狀態。」



徐佳瑩親手準備「蚌殼裝」送給艾怡良與HUSH,三人以童趣與默契為歌迷獻上一場「深海歌舞秀」。(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話鋒一轉,徐佳瑩不改幽默本性,「每次唱還是會覺得,怎麼寫得出來?為什麼不是我寫的!」就像在《我是歌手》詮釋他人作品的心情,總羨慕那些美好歌詞出自他人之手。她大方展現內心的羨慕,其實是一種對創作的單純,「歌唱者需要把自己放大,創作者則是要把自己縮到很小。」徐佳瑩認為,創作時得將自我放至角落,專心觀察與感知,才有機會寫得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

面對惡意不再耿耿於懷
徐佳瑩以「天堂路」形容《我是歌手》的歷程,像在一片荊棘中匍匐前進,抵達終點那刻吶喊「我做到了!」再為自己戴上榮耀的冠冕作為獎賞。儘管當年在參加《超級星光大道》之後,曾誓言不再參加比賽,卻於2016年和2020年兩度登上《我是歌手》舞台,徐佳瑩泰然依舊,「就是順應時勢。」競技場即是修羅場,比賽等於傷害,輸了傷自尊,贏了也可能遭受攻擊,場外爭議讓節目話題性十足,花團錦簇才夠看,「它絕對不只是關乎音樂與表演的競技,我也是做好這層心理準備才決定要去的。」

一路走來,徐佳瑩常懷感恩,能成為這樣一位歌者很幸運,亦是奢侈。專輯一張接著一張,唱進小巨蛋,拿下金曲,辦遍巡迴,看似順風順水,其實磕磕絆絆也沒少。她仍記得最惡意的批評來自《超級星光大道》時期,「那種評論是純粹的攻擊,毫無理性。」不過,如今的她早已看淡,總記得陶子姐 (陶晶瑩)曾說過的一番話,「你要想像那些人打字時,可能坐在電腦前一手啃雞爪,一手敲鍵盤,然後打完字、啃完雞爪就去做別的事。」別人啃一支雞爪的時間,自己何必花一年耿耿於懷?


 
徐佳瑩於《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巡演上海場,聽見全場歌迷齊聲大合唱感動得紅了眼眶。(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越簡單越靠近初心
〈雛形〉裡徐佳瑩寫道:「長久之計想在一起/我只想要你的初心」此刻的徐佳瑩,更期望自己保持那份初心,因為越純粹,越容易。想得太複雜,只會寸步難行。「要看清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知道自己的力氣要用在哪裡。」她語氣輕柔卻篤定,人到了某個年紀,終於明白光鮮與掌聲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種過場。真正能長久相伴的,是那些日常生活裡細微的滿足感,是做音樂時的靜定與熱情。

徐佳瑩說自己有時也會對創作失去耐性,覺得每一個押韻都太刻意,每一段旋律都太像過去,但她也開始練習允許。「不積極,也沒關係。」這句話聽來頗為反骨,其實是一種更深層的放下與信任。放下強求每件事都在掌控中,信任真正的連結,不會因沉默而斷裂,不會因緩慢而錯過。

如今的徐佳瑩,不再追求無所不能,而是練習適度鬆手。像她在巡演後台與工作夥伴開懷大笑的樣子,那是一位創作者在千錘百鍊後,依然保有柔軟的證明。創作從來不是關於掌控,而在於理解自己、理解愛、理解世界裡那些易碎而真實的東西。

 

徐佳瑩於巡演後台與工作夥伴合影,留住這趟音樂旅程中最珍貴的連結與默契時刻。(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撰文/蔡若君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