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大疫時代,回歸本質走出迷霧
劉怡汝
/ 臺北文創
2021-08-25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圖片提供 / 兩廳院)

去年初新冠疫情世界延燒,台灣島內相較之下風平浪靜,突如其來風暴卻在三月襲向兩廳院,知名音樂家布萊特.狄恩(Brett Dean)二月底在音樂廳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共演,當天台下坐著800位觀眾,沒想到狄恩返回澳洲竟宣告確診,震撼消息讓兩廳院同仁促不及防,趕緊逐一核對觀眾名單進行通知,人仰馬翻忙至半夜。「當下真的很慌張,也不確定是否要取消後續演出。」劉怡汝藝術總監回憶,兩廳院原本規劃先閉館消毒三天,沒料到下次開門已是三個月後,連年度最重要的主辦節目「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僅完成一場國外演出就被迫全面喊卡。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兩廳院外租節目共取消435場演出,主辦節目取消119場,加上售票系統、駐店佣金等收入,損失總金額超過一億五千萬。幸運的是台灣從去年下半年守住防線,低迷的藝術展演也跟著百業一同復甦。今年3月TIFA捲土重來,悶壞的劇迷們傾巢而出,開出售票率高達97%的空前票房,「以前都是搶國外表演團體的票,但今年只有台灣節目,卻幾乎都賣到全滿,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5月TIFA剛結束沒幾天,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擊碎大眾以為疫情結束的幻覺,真正嚴峻的時刻才要上演。兩廳院長期跟國外劇場、策展人打交道,感受世界疫情大戰從未止息,經過2020年初開始,一年多的提心吊膽與沙盤推演的應變,這次面臨台灣升級三級警戒,兩廳院在兩天內就規劃好工作分流與居家辦公,劉怡汝表示現在重心反而是為未來長期做準備,認為這會是未來的新日常。


「數位」為疫情困境重要出口
各產業應對疫情的解決之道,莫過於擁抱「數位」,藝文產業也不例外,全世界的劇場與表演團體,都正積極探索數位展演的潛力。劉怡汝早在2018年上任時便布局提出「數位場館」的目標,「因為資深劇場不比別人走的更快,會更早被淘汰。」

兩廳院掌握全台最大的表演數據,每年超過60萬觀賞人次,票務系統不只是賣票,還要讓產業生態共好,成為表演團隊作戰系統,「讓他們能隨時知道作品賣給誰,賣多快,觀眾從哪裡來。」而從前的兩廳院只有電腦化,完全沒有可供數據分析的系統,「其實討論了很多年,但一直沒人能鼓起勇氣改掉!」這也是劉怡汝入行三十年來,感受藝術管理較少經營數據的切身之痛。

為鍛鍊好基本功,去年決定把兩廳院十多年來使用的過時「票務系統」砍掉重練,斥資導入「數位管理系統」,各部門資訊能集結至雲端,真正做出經營決策。今年四月全新票務系統「OPENTIX」上線,五月即遭遇三級警戒的退票潮,兩廳院透過「OPENTIX」再次啟動「雨天,我們撐傘」計畫,鼓勵觀眾把退款轉捐贈給藝術家們,暫別舞台仍能持續前行。為了讓創作者有新的展演管道,兩廳院八月也緊鑼密鼓推出「OPENTIX Live」,劉怡汝表示幸好先前以無知的勇氣開發了OPENTIX,「不然沒有數據,推出影音平台也是白搭。」

以往創作者嘗試數位化意願很低,但這一年多數位浪潮迅猛襲來,劇場關閉又動輒以一季、半年起跳,藝術家被迫脫離舒適圈。今年TIFA也設法從國外借鏡,邀請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帶來《戰爭之王》,讓購票觀眾可以在24小時內線上欣賞,讓家裡搖身變成劇場。線上和實體呈現邏輯大不同,劇團導演就曾和劉怡汝分享,訣竅在於讓影像導演向前,劇場導演退居幕後,才能提供好的線上觀賞體驗。

「我們也在跨界尋找影像人才。」兩廳院上半年聚集電影、MV、電視台……等不同影像團隊來試拍,劉怡汝解釋線上有自成一格視覺美學,但最困難還是創作端的心房要打開,「當創作者接受後,才能找出最好的解方。」


2020TIFA被迫取消,兩廳院緊急應變推出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戰爭之王》數位觀演方案。(圖片提供 / 兩廳院)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
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疫情像是照妖鏡,讓表演團體困境浮現,劉怡汝直言憑創作熱情贏不了疫情,藝術產業困境早在疫情前埋下,「藝術是必須面對市場的。一旦當疫情來臨時,只能棄械投降,因為你不喜歡市場,它也不會接近你。」

所有的作品都是靠市場持續發展,創作的夢想需要有人買單才能邁步向前,劉怡汝多年來見證台灣藝術團隊,多半只有幫忙訂票、買便當的藝術行政,較少藝術經營的人才。在充滿感性的藝術世界,更需要理性思維,才能解決經營的沉痾。



兩廳院推動藝術平權,舉辦「輕鬆自在場」系列演出,觀眾可以在需要時自由進出廁所,小孩也可以一起觀賞。(圖片提供 / 兩廳院)

找到非你不可的創作主張
「若兩廳院消失,多少人會感到婉惜?」劉怡汝常反覆自問劇場存在的意義?在希臘羅馬時代,劇場是眾人討論公共事務的場域。對她而言,表演藝術除了娛樂之外,更應該是培養下個世代動腦的人。

去年兩廳院推動「廳院青—好哲凳」計畫,前進校園舉辦哲學講座,與高中生對談「我們可以沒有藝術嗎?」的哲學議題,刺激了現場學生對藝術存在意義的思辨。2019年TIFA邀請的法國鬼才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也曾和劉怡汝分享,他的舞團有常駐哲學家,「哲學家會去拷問來實習的學生,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議題?全世界都有人提過,你有什麼新主張?」甚至直接跟學生表示不能單靠感覺,若不能深入邏輯思辨,就不要來做藝術創作。



兩廳院舉辦「好哲凳」系列講座,開啟與青年學子的哲學對話。(圖片提供 / 兩廳院)

「共融」計畫,帶著大廟進入庶民日常
被人視為大廟的兩廳院,劉怡汝上任後積極主張,藝術要與常民生活「共融」,產生對話。「共融」計畫促使內部各部門自動自發,創造友善無障礙的觀賞體驗,連創作者都被感染。像是2021TIFA劇作《阿忠與我》,劉怡汝見到就非常感動,編舞家周書毅與坐在輪椅的身障表演藝術工作者鄭志忠,一起在舞台上雙人共舞,讓共融精神走入細微之處。

「共融」想像很寬廣,台上創作者與台下觀眾也能融合。兩廳院曾邀請加拿大導演達倫多爾奈(Darren O'Donnell)指導一群超過60歲的熟齡大哥、大姊們,走上台在劇場朗讀生命經歷的性事。這齣《我所經歷的性事》票房爆滿,引起口碑反響,素人演員們還成為其他藝術家想合作的對象。



《我所經歷的性事》跳脫框架,召集一群超過60歲的素人演員們演出。(圖片提供 / 兩廳院。攝影 / 張震洲)

在未知中,從本質思考撥雲見日
無論是劇場或表演團體都有其「生命循環」,從最初「求生」、「活下去」的模式,最終明白自身「不可或缺」的存在。劉怡汝從三階段過程中,提醒新世代創作者,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主張,以及有理性思考的夥伴共同打拼。「現在不再是『因為是藝術所以很棒!』的時代,必須清楚思辨,為何人們要來觀賞你的創作。」

大疫時代與科技更迭,未來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人人都在未知中摸索,劉怡汝表示她人生第一志願是當記者,卻意外進入藝術產業,生涯二十多年彷彿在迷霧中,直到在北藝大擔任藝推中心執行長後期,才熬釀出自己的藝術經營思考模式,這自信也幫助她接手兩廳院時,從體制外與內的雙重視角,梳理出「人人」、「數位」、「有機」、「界線連動」兩廳院四個核心方向,遇到疫情困境中迎難而上。

「我現在比年輕時候茫然有少一點,但我是手工藝出身,今天要擁抱數位科技,老實說還是會害怕。」摸著石頭過河的未知恐懼,時而冒出懷疑之心,劉怡汝靠著三不五時回頭釐清本質,不斷詰問做事目的,即便遭遇層出不窮的疑難雜症,終有自信撥雲見日。



兩廳院作為5G藝文示範場域,疫情間整合線下及線上,提供藝術家更多展演可能性。(圖片提供 / 兩廳院)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