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Keep going, keep breaking!
孫振
/ 臺北文創
2022-08-31


霹靂舞國手孫振。(攝影/黃星耀;圖片提供/孫振)


「我叫孫振,來自台灣。」2022 年 7 月,台灣第一支以霹靂舞國手為主角的紀實影片《Break the Limit 突破高牆》在 YouTube 平台推出,短短 12 天,觀看次數就衝破百萬,讓更多人經由孫振的故事,對即將登上奧運殿堂的霹靂舞,有深入認識其多元文化樣貌的機會。

出生在 921 大地震當天的孫振,以 Quake 為英文名,似乎暗示著將以舞技撼動地板的未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與兄、姐一起在家自學,在父母親開放式的教育下,孫振比同齡小孩擁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11 歲開始練跳霹靂舞的孫振,愛上用肢體表達自我價值的方式。(圖片提供/孫振)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年輕人的青春無畏。回溯到孫振童年時期,電影《舞力全開》系列風靡全台,電視節目《棒棒堂男孩》也蔚為風潮,即便還沒進入叛逆的青春期,卻已有騷動在他的胸中鼓盪。看著鄰居哥哥們以舞蹈較量(Battle),孫振真切感受到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備受吸引,感嘆著「實在太帥了!」肢體的一來一往就像用身體辯論一樣,盡情以舞蹈技巧展現生命的韌度與堅信的價值。孫振這才發現,喜歡一件事情的理由不用太偉大,很帥、很新鮮、很好玩,都能就此開啟不一樣的人生。自小就不走在正規教育體制內的孫振,便在媽媽的支持下,在自學的選項裡納入霹靂舞的練習。

現年 23 歲的孫振,人生中有一半時間都在跳舞,「我很愛跳舞,我的第一、第二、第三專長全都是跳舞,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孫振身上不自覺地透著一股頑強的氣質。


大地板(Power Move)是孫振最擅長的霹靂舞舞步。(攝影/Little Shao;賽事/The Notorious IBE 2022;圖片提供/孫振)

聽到音樂 就跳舞
霹靂舞與饒舌、DJ、塗鴉並稱為嘻哈文化四大要素,一般很容易辨識出霹靂舞與其他舞蹈的差異——霹靂舞絕大部分的舞步都與地板有連結,甚至會運用頭、手、背、腳等身體部位在地上旋轉,以高難度的技巧與身體控制,突破人們對體能極限的認知。幾個基礎舞步中,又以大地板(Power Move) 最具力量與動感,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孫振的偶像、委內瑞拉首席霹靂舞舞者 Lil G 號稱是大地板守護神,而他也追隨偶像的腳步,專精於大地板,練出心得後再由此結合其他動作,開展出自己的獨創舞步。

「Breaking 是一件很純粹的事,聽到音樂、身體就會動起來,享受當下就對了。」霹靂舞並沒有制式的編舞,而是隨著 DJ 選曲即興發揮,因此,舞者對於音樂須具有一定的熟悉度。靈魂樂之父 James Brown 在 1970 年代初期以一首〈Get On The Good Foot〉轟動普羅大眾,強烈的節拍與過目難忘的律動與舞步,更成為霹靂舞的濫觴。孫振提到,自 James Brown 後,音樂風格從 Funk 來到 Disco,再經過不斷的取樣混音,變成現在通稱的嘻哈音樂,「每當這個 beat 出來時,因為太經典了,現場就會變得很澎湃、甚至有點暴動。如果有舞者不知道 James Brown ,就會顯得有點狀況外,那就太可惜了。」

因為即興而能自由地「玩」創作,使得每個 B-boy、B-girl 的霹靂舞都獨具個性。「聽別人說,我的 Breaking 風格比較調皮一點。」孫振笑說雖然 Battle 時氣勢要夠強,但在保持態度之餘,自己更習慣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去面對對手,不會真的很嚴肅地去尬舞,而是笑笑地鬧一下。


孫振前往歐美國家交流比賽時,特別有感於他們「玩」霹靂舞的態度,不管觀眾或對手,從不吝惜給予舞者掌聲。(圖片提供/孫振)

嘻哈文化的魅力:跳舞之前人人平等
孫振的輕鬆幽默來自於嘻哈文化的影響。他認為嘻哈文化有種派對般的歡樂氣息,比起競爭關係,每場活動或比賽都更像是創個名目,讓大家齊聚一堂,就算輸了也沒關係,重點在於音樂、舞蹈、人際間的交流,就像開 Party 一樣,進到 Cypher (圈內)Breaking,大家一起玩。「我們這些 B-boy、B-girl 之所以能持續不間斷地練舞,都是因為被嘻哈文化深深吸引。」

尤其當孫振與歐美國家的 B-boy、B-girl 交流時,特別能感受這種氛圍,也帶給他相當程度的文化衝擊,「他們不會去區分實力的強弱,就是大家一起跳舞,不管跳得好或不好,都會給予對方鼓勵,是一種非常有愛的氛圍。他們都很勇於表現自己,不太會去管別人的眼光,我覺得這在舞蹈裡面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簡單來說,做自己就對了。

人生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專注在跳舞,孫振特別有感於「心態」對於自信心與舞蹈表現的影響力,如果一直想著結果、拚輸贏,反而無法回歸「聽到音樂就跳舞」的本質,更別提享受其中。這次遇到挫折、那下次就再多拚一點不就好了?他意識到,「不是誰跑得快的問題,而是誰能跑得夠久。」


孫振在 2021 年的 Red Bull BC One Cypher 台灣大賽奪下冠軍(圖片來源/Red Bull Taiwan;圖片提供/孫振)

在地板上轉出了一個世界
長久以來,孫振以旋轉展現強大的舞技,更轉出了一個世界。他感謝霹靂舞帶來的諸多收穫,包括獎項成就與世界觀。2019 年起,孫振隨著當時的舞團參加 Paris Battle Pro 法國霹靂舞世界大賽,在個人賽中闖進四強,接著又在 2020 年奪下台灣霹靂舞國手選拔賽積分賽冠軍,2021 年更在 Red Bull BC One Cypher 台灣大賽獲得冠軍,代表台灣挑戰世界總決賽。不斷自我突破,是追求卓越的具體實踐,同時也代表著孫振必須懷抱開放的心態,勇敢面對每一次的挑戰與未知。他敢於將自己往舒適圈外推,不去限制任何學習的機會,也為了能跟世界優秀的舞者交換心得、了解他國的霹靂舞文化,而認真學習英文。

孫振眼前最大的目標是前進奧運。國際奧委會(IOC) 2020 年宣布將霹靂舞納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並將於 2024 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但霹靂舞究竟是文化藝術、抑或是競技運動,不斷掀起討論。孫振認為這本是一體兩面,「正因為有著嘻哈文化的支撐,才能讓 Breaking 成為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目前已進入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進行亞運培訓的孫振表示,「可以向別人介紹說自己是 Breaking 舞者、有了一個正式身份,是很大的優點,打開了舞者在教課、商演之外的可能性。」孫振補充,霹靂舞被列為體育項目,多了運動科學及營養專業的輔助,這讓舞者能更靈活地運用身體肌群做動作,並大幅度減少過往常被忽略或誤解的運動傷害,創作之路才能走得更為長久。


國訓中心給予霹靂舞舞者關於運動科學、以及營養專業的輔助。(圖片提供/孫振)

用跳舞向世界介紹台灣
身為代表台灣出戰巴黎奧運「霹靂舞」競賽項目的熱門人選,孫振備受矚目,享有贊助資源的同時,壓力與責任也如影隨形。但孫振對自己有信心,「路是自己選的,這是我該克服的功課。」

他也提到,國外霹靂舞舞者受企業贊助的情況並不多見,這方面,台灣舞者是幸運的,「其實 Breaking 在台灣的普及度廣泛,跳 Breaking 的學生社團比例相較於國外更高,形成一股風氣;不過,這是優勢也是缺點,因為出社會後,就很少有人持續下去了。」

從起初只是單純喜歡跳舞的男孩,到放眼國際、希望台灣舞者能被世界看見,現在的孫振也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人能將霹靂舞當成志業,一起在世界轉出一片光與熱。


 

台灣首支霹靂舞國手紀實片《 Break the Limit 突破高牆》 正片線上完整收看,為台灣霹靂舞走向世界一同集氣!(影片出品及發行/台灣大哥大)

文_YuhShan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