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從漫畫少年到雜學大師 走獨一無二的路
王宗欣
/ 臺北文創
2024-05-09

dosomething studio創意總監王宗欣。(圖片提供王宗欣)

王宗欣,身為 dosomething studio的創意總監,先是操刀三金典禮,後在世大運一戰成名使他在業界赫赫有名。話說從頭,他大學唸的是美術系,究其原因,他表示:「事實上,我會念美術系,後來有動畫作品的連載,源自於從小就喜歡看漫畫,想要創作出自己的作品給大家欣賞。」原來,他從小就熱愛看漫畫,特別是鳥山明的漫畫《七龍珠》,不僅賦予了他抵抗校園霸凌的勇氣,也在他心中種下畫畫的種子。從《七龍珠》開啟的畫畫夢,在少年長大成人之後開花結果,漫畫少年如今成了雜學大師。

美術系學生斜槓做動畫,退伍後遇網路泡沫化一切重啟

王宗欣小時候喜歡畫畫,每逢畢業前夕,同學總喜歡找他在畢業紀念冊上創作,不論是四格漫畫或是角色素描,皆獲得好評,這讓個性內向的他交到朋友,並藉著創作表達想法。考大學時,他第一次面臨選擇,愛畫畫可以念什麼科系?當時台灣尚未設置動漫相關科系,於是美術系成了王宗欣的唯一選擇,他考上華梵大學美術系,主修傳統水墨。

王宗欣說:「學校授予的正規美術教育訓練,包含對於藝術的理解,在我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有極大幫助。」然而,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期間,由於打球受傷造成行動不便,他開始自學動畫軟體Flash。彼時是網路剛興起的2000年他積極參加各種Flash動畫競賽,賺取獎金,最重要的一役當屬英業達集團創辦人溫世仁主辦的「明日工作室」
動畫比賽,他以3分鐘的Flash動畫投稿獲得冠軍。後來,他成為「明日工作室」旗下卡通網站的簽約動畫作家,上架自己的作品,吸引一票粉絲訂閱,王宗欣笑著說:「那時候還沒有社群媒體,這對我來說是別具吸引力的。」

在大四那一年,王宗欣除了上課之外幾乎整天窩在深坑小套房裡,一邊聽音樂,一邊埋頭畫腳本、做動畫,他覺得自己彷彿是一名職業漫畫家,重新回到喜歡畫畫的初衷,這種感覺讓他感到心滿意足。在這個過程中,他不需要與他人社交,還能夠賺取足夠生活的金錢,這種自主的瀟灑感,甚至自豪地對父親說:「我不用再向您拿生活費了!」


王宗欣個人作品「嫌惡王子」,靈感來自《七龍珠》達爾。(圖片提供王宗欣

畢業前夕,他再次面臨一次抉擇:要選擇去服兵役,還是念研究所?他不想未來的發展受制於兵役,因此決定先去當兵。為了做好準備,他在當兵前一天結束了自己的動畫連載。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遇到了網路上的第一次泡沫化,瞬間失去訂閱他電子報的兩三萬名粉絲。對此,他苦笑著說:「我原本擁有的社群一夕之間土崩瓦解,退伍的時候,我什麼都沒有了。」

2002年,王宗欣退伍後面臨重新出發的挑戰。他剖析眼前的三條路:藝術、動畫或設計。他採用刪減法進行選擇,「我想保留原來最熱愛的事物,既然我這麼喜歡動畫,就不要把它當成職業了。對於藝術創作我沒有反感,但我可能無法賺到錢,而設計似乎可以賺錢耶!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能自食其力再說。」當時,「多媒體設計」興起,他因為熟悉Flash而懂得寫程式,也做過許多平面設計工作。他以這些技能進入市場接案,開始專注於網站的動態設計。從一人接案開始,他的事業逐漸擴大。隨著YouTube及Facebook興起,他學習了更多技能,像是3D動畫和動態攝影。2008年,他與夥伴共同創立dosomething studio,屬於他的雜學大師之路,就此展開。


和老闆溝通策略,設計的核心是處理品牌問題

回過頭來看,王宗欣似乎選擇了一個最不喜歡的事作為職業,然而,他解釋道,對藝術、動畫及設計他都感到興趣,但做決定時,他有一個原則,「作為創作者,如果我的作品被改動,哪一個我會無法接受?藝術當然無法接受,動畫我也不願意,但設計我覺得沒什麼大礙,因為即使被改,我還是可以賺錢。所以我就選擇了設計!」而他之所以能夠如此爽快地回答,是因為他深知設計與藝術的本質,終究不同。


王宗欣每週會窩在個人工作室,從事藝術創作。(圖片提供王宗欣)

對王宗欣來說,設計無法獨立存在,它必須依附在品牌。品牌為了與消費者溝通,要考量目標對象、市場規模、用戶體驗等因素,因此會尋求設計的幫助。他強調,設計的本質是為品牌服務,他要處理的是品牌問題,而不僅僅是設計本身。「品牌問題都是從『策略』開始的。如果你的核心策略沒有抓準,底下的設計就會偏離。」對他來說,策略就像是戰略,而創意則是戰術,設計則是在實踐這些戰略和戰術的手段,他更進一步地說道:「設計就像是子彈,而傳播媒介則是武器。你可以用設計來製造子彈,但即使你的子彈再厲害,如果你的戰略錯誤,那麼它們也無法改變你的處境。」

因此,在 dosomething studio,王宗欣討論任何案子時都是策略先行,再談創意、設計及傳播媒介,他將這四個藍圖比喻成一張張描圖紙,根據客戶需求一層層地覆蓋。「第一個『策略』藍圖套上去,你可能會發現四、五條路可選;第二張『創意』的描圖紙蓋上去,可能有些途徑不見了,如果再把『設計』和『傳播』的描圖紙蓋上,留下來的路更少了。當你有四層不同的描圖紙套在一起時,還剩下什麼路可走呢?如果有的話,那絕對是最漂亮的路。」

王宗欣往往能夠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路,或者幫助品牌排除不適合的選擇。他說道:「我不敢保證我的品牌溝通一定會百分百成功,但是當老闆做出決策時,需要這些藍圖,而我可以成為站在老闆旁邊給予藍圖建議的人。」更重要的是,當老闆明白王宗欣是從品牌策略的角度去思考,老闆會更願意放手,不會過分干涉Logo的大小或者顏色等細節,所有這些鋪墊都是為了能夠盡情發揮,「我踩得越前面,我的溝通角度、思考層級就越高,從而清出來的創作空間就會越大。」


談品牌策略先做產業研究,世大運集雜學大成


王宗欣擔任世大運執行創意總監,操刀「鍵盤世大運」網路遊戲。(圖片提供王宗欣)

要思考品牌策略,事前研究必不可少,隨著客戶需求多樣化,dosomething企劃組也開始進行不同產業的研究,例如流行音樂、IP研究以及兒童議題等。最近,客戶對Z世代的興趣增加,他們也開始研究Z世代。由於品牌溝通的對象不同,策略及發想就必須因人而異。

2017 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是王宗欣的一次集大成之作。當年,他進入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擔任品牌顧問,與其他產官學界的高手過招,這是一次腦力激盪,也是學習新知的機會。他回憶道:「我試著學會每個人的優點,也試著把各個領域的事組織成一件事。後來世大運取得了很好的結果,我才覺得,原來那些雜學、看似不知道能幹嘛的事情,可以幫助我跟最源頭的決策者溝通。」



為世大運擔任品牌顧問,讓王宗欣一戰成名。(圖片提供王宗欣)

世大運的成功讓他被奉為雜學大師,後來幫助小米在台灣打造品牌,並跨足金馬、金鐘、金曲三金典禮。隨後,他接任了騰訊CDC品牌設計顧問。這些經歷,讓他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得到平衡。同時,他的藝術家之魂也被喚醒,「藝術會不斷地自我探究、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會不斷地重來。如果我把藝術放在公司做,其他同事會崩潰!」

王宗欣試圖將設計和藝術生活分開,每週兩天「躲」到自己位於民生社區的工作室,專注於創作。個性內向的他笑說:「這裡的網路訊號不太好,別人不容易找到我!」不同於dosomething的專業分工,王宗欣選擇以個人之名闖蕩藝術圈,回歸最初單槍匹馬的模樣。王宗欣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帶著研究精神,深入探究藝術圈的運作機制,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作為一位藝術家,他可以自由地發揮創意,並加入自己對於品牌的思考,同時與品牌及策展單位展開合作。



「敗家博物館」系列作品之一靈感來自朋友送王宗欣的 Nike Air Jordan 1 球鞋。(圖片提供王宗欣

藝術結合品牌思維,「敗家博物館」挖掘消費本心

王宗欣坦言:「我一開始想把商業跟藝術分開,但後來發現其實我都在處理品牌的議題,因此我應該更深入地探討品牌這件事,因為它最貼近我的本質。」舉例來說,他的「潮流造神」作品,靈感就是從自身經驗出發,「我是有品牌信仰的人,我會為了某個品牌去購買它的商品,我覺得這猶如一種信仰。你買的是情感,而不僅僅是它的風格,因此,我將我喜愛的品牌與神明意象做了結合,於是,『潮流造神』系列就誕生了。」


「潮流造神」是王宗欣巧妙結合信仰及品牌的創作。(圖片提供王宗欣

透過不斷自我挖掘,王宗欣找到自己的創作母題,「雖然我的作品形式各異,有的是雕塑,有的是繪畫,但後來我發現,我一直在探討人們對物品的情感以及他們的消費行為。」例如,「敗家博物館」系列的靈感來自他執行斷捨離時的經驗,「人就只有兩隻腳,為什麼要擁有那麼多雙鞋呢?因為人們有購買物品的慾望,慾望因人而異,就像你內心有一個博物館,博物館裡每個展品都有其獨特意義,而這意義並非僅限於功能,更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繫。因此,人們會不斷地購買物品,但這個內心的博物館始終無法被填滿。因此,我將這種概念呈現於『敗家博物館』系列中,因爲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屬於自己的敗家博物館。」

「敗家博物館」所出現的物件,都是王宗欣的個人蒐藏,其中已故的LV總監Virgil Abloh所設計的Nike球鞋。對他而言別具意義。他解釋,Virgil Abloh是建築出身,將解構主義帶進設計領域,他對此深受啟發,「其實創意並非憑空而來,它可以從人們已知的生活經驗中進行某種程度的轉化,創造出看起來『卡卡』但獨特的亮點,只需要進行3%的改變就已經足夠了,並不需要
是前所未見的事物,反而會造成溝通的距離感。我想,這對我影響深遠。」


LV總監Virgil Abloh所設計的Nike球鞋是王宗欣的藏品,也將之化為創作養分。(圖片提供王宗欣

工作家庭不必分太開,和兒子一起玩策展

另一個影響王宗欣甚深的人,是他七歲的兒子。2021年,王宗欣參與饒舌歌手蛋堡的專輯《家常音樂》MV製作而獲得金曲獎最佳MV獎,這次合作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啟發,「他實際上是和小孩一起製作專輯!我忽然發現,原來工作和小孩之間沒有必要劃清界線。如果讓孩子與你的生活、創作結合在一起,那你的作品就會真實地反映你的生活。」


桃園文博會「迷你種・兒童遊樂指南 Free Play」展場。(圖片提供王宗欣

孩子也是靈感大王,例如在2023年,王宗欣參與了桃園文博會,負責策劃「迷你種・兒童遊樂指南 Free Play」展覽,其中有一個攀爬的挑戰關卡,王宗欣向他的兒子徵詢意見,問他哪裡需要加強?兒子說,如果加入兩個籃筐一定會更好玩!王宗欣聽從了兒子的建議,果然讓孩子們玩瘋了。最近,王宗欣也參與了由陶晶瑩主持、富邦文教基金會所投資的兒童流行音樂節目《虎姑婆和他的朋友》,將自己的設計能量帶到兒童節目領域。


在桃園文博會「迷你種・兒童遊樂指南 Free Play」展場,小孩投籃玩得不亦樂乎。(圖片提供王宗欣

王宗欣侃侃而談一路上的人生選擇,從藝術、動畫、設計到品牌,他是如何融會貫通,開拓出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鳥山明的漫畫《七龍珠》是一切的起點,如果他不是當年那位愛看漫畫、渴望學畫畫的小孩,也不會有後來的他。條條大路通羅馬,他所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有其價值,最終,王宗欣走出了一條只有自己能夠走的路。

撰文/許容榕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