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記憶和想像可能是絆腳石,人只能掌握此時此刻
黃姵嘉
/ 臺北文創
2024-06-05


演員——黃姵嘉。(圖片提供/黃姵嘉)
 

近日,家庭生活喜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第二季開播了,黃姵嘉再度飾演劇中那位天真坦率、時不時少根筋的媳婦奚伊鷗(小鷗),不同於以往角色的正義形象,這一回黃姵嘉還覺察到小鷗的脆弱,「小鷗雖然個性正義、十分外向,但也有敏感的一面,內心渴望愛。」小鷗的脆弱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黃姵嘉的,「我也是有一點點缺愛。」今年初,黃姵嘉接連遭逢了父喪和失戀雙重打擊,她仍在一點一滴消化這些情緒,有朝一日,這些經歷都將轉化成養分,幫助她在鏡頭前好好地去活出另一個人,「要當演員不能為自己留後路,演員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角色的生命。」
 

擺脫肢體束縛  讓身體恢復原廠設定

黃姵嘉的專長一直都是舞蹈,從幼稚園跳到北藝大,芭蕾、民族舞都學過,後來為什麼成為演員?她說是「因緣際會」。「我從小跳舞,沒想過未來還可以做什麼,但遇見天賦會有一個Sign。」而這個Sign,就是高中時參與MV拍攝,雖然也只是在舞群中跳著芭蕾舞,「但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我甚至都不會緊張,完全沒有鏡頭焦慮。」2008年黃姵嘉正式出道,第一次演戲是在導演鄭芬芬執導的《查無此人》中擔任女配角,「我個性有一點內向慢熟,但在拍攝時我不用當我自己,這讓我很快樂。在演戲的過程中,像是把生命的廣度無限擴張。」隔年,她就憑藉《查無此人》入圍台北電影節及金鐘獎。

第一次演戲就入圍大獎,之後又多次入圍金馬、金鐘,黃姵嘉在演戲上的天份無庸置疑,但不代表不會碰到瓶頸。例如在拍攝電影《寶米恰恰》時,黃姵嘉突然發現,從小學舞的身體竟然不聽使喚了!原來受過舞蹈訓練的人,對肢體動作的細節特別在意,一般人會站這麼挺嗎?這個角色走路應該外八、還是內八呢?對角色的思考越深入,黃姵嘉對肢體的反應就越迷茫,「舞蹈是用肢體呈現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當演出的角色不是一個舞者,那我的手應該要怎麼擺呢?」黃姵嘉花了一點時間,才不再執著於肢體的形態,讓身體回復「原廠設定」,真真切切地回到一個沒有學過舞的普通人狀態。
 


黃姵嘉自小習舞,未曾想卻在戲劇界開拓出人生的另一條路。(圖片提供/黃姵嘉)

 

把自己歸零 為角色調製最佳配方

《出境事務所》是黃姵嘉表演生涯中的重要作品。該劇幕前、幕後陣容十分強大,編劇是呂蒔媛、導演是許肇任,主演除了黃姵嘉,還有吳慷仁、柯淑勤、謝瓊煖等實力派演員。「直到2015年演完《出境事務所》之後,我才有底氣稱自己是演員。」黃姵嘉說,當時參與這部戲演出的都是硬底子演員,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因為這些壓力而隨時處在一個很敏銳的狀態,可以觀察並吸收大家優秀的表演技巧,柯淑勤的演出更讓她至今印象深刻,「柯姐太厲害了!一個眼神就能表達千言萬語,你就知道她的底蘊有多厚,外在表演的『形』有多強!」

後來,黃姵嘉陸續與許多角色相遇,逐一磨練身為演員的心(情緒控制)、技(演出技巧)、體(身體狀況)。「我們沒辦法真的變成角色,因為你就是你,不可能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黃姵嘉很清楚演員的極限,但人有很多面向,演員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歸零、檢視角色,並從自己的眾多面向中,挑出適合角色的特質,再加以「配比」。例如小鷗這個角色講話大聲、個性雞婆,所以她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外向的那一面放大到80%,敏感的部分縮小到20%,「所以我抽離角色不太需要時間,因為她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是讓自己靠近她,演完了我還是我,離開就好了。」

將演戲當成修行,始終抱著敬畏之心的黃姵嘉,在2018年憑藉客家電視台時代劇《台北歌手》中,「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紅粉知己蘇玉蘭一角,贏得了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
 


黃姵嘉在《我的婆婆》飾演個性雞婆的小媳婦奚伊鷗。(圖片提供/公視、東森、LINE TV)

 

《婆婆》小鷗的脆弱她懂

雖然一度為「肢體」所苦,但往後肢體也成為黃姵嘉進入角色的入門磚,她會為角色設計動作。以小鷗為例,黃姵嘉從角色的個性切入,設想她會如何吃飯、如何睡覺、如何走路,「因為個性很急,小鷗走路很大步!」甚至連平時脊椎是直、是彎也要考慮,「照理說,小鷗的個性很正義,脊椎應該要永遠很挺,可是她的脊椎不是很挺,因為她內心有很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

在黃姵嘉眼中,小鷗幫婆婆留住餅店、助男友發貴創業,所作所為幾乎都是為了別人,完全忘了照顧自己,但這樣的情況到了《婆婆2》中後段,將慢慢出現轉機,「她會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再只為別人努力。」

對黃姵嘉而言,當演員最重要的事,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如果不勇敢、誠實地面對自己,不把內心真正的脆弱、恐懼坦露給觀眾看,你如何能理解角色的情緒流動和心理狀態?要先足夠理解自己,才有辦法去理解角色。」

黃姵嘉自認很了解自己,「我一直知道自己的脆弱在那裡,也可以完全理解為什麼小鷗會那麼渴望愛。」她談到,追根究底,小鷗的脆弱源於自私的媽媽,雖然媽媽很有錢,讓她從小衣食無虞,但在情感面一直不足,她會非常依賴一個愛她的人,她知道發貴愛她,所以願意為他付出,甚至擱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她全心全意只想為了她愛的人付出,這點我是可以理解的。」



黃姵嘉飾演的小鷗即將在《我的婆婆2》迎來人生重大轉折。(圖片提供/公視、東森、LINE TV)
 

自我覺察學習讓悲傷 Move On

談到自己的脆弱面,黃姵嘉說,「我也是有一點點缺愛。」她是外公外婆帶大的,父母親平日忙於工作,只有在週末才能來看她,黃姵嘉原本並沒有意識到童年經歷對自己的影響,直到有次靜心冥想時,腦袋突然浮現一個畫面,四、五歲的她站在紗窗前,看著爸媽開車離開的背影,「我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哭,但一定會有不捨,會希望爸媽留下來陪我,這可能是我長大以後,對愛總有某些渴求的原因吧。」幸運的是,長大後的黃姵嘉和父母關係很不錯,「我們很和諧、很快樂地生活,我不需要療癒小時候的自己,這對我來說就夠了。」

每天做瑜珈、冥想一個多小時,黃姵嘉透過這樣的方式內觀自己,「當你在冥想時,思緒沒那麼活躍,不去想日常生活的事情,潛意識才可能浮出來。」今年3月,黃姵嘉的父親驟然離世,緊接著交往近2年的男友無預警提出分手,短時間內要同時面對生離死別,箇中煎熬可想而知。也是得益於多年瑜珈和冥想的訓練,黃姵嘉並沒有放任自己沉溺在自怨自艾之中,「只有我可以把自己從情緒牢籠裡救出來,怎麼樣外求都沒用。只有和情緒對話、和解、放下,才有辦法Move On。」


黃姵嘉與父母親的感情很好。(圖片提供/黃姵嘉)
 

把破碎的自己拼回來 人心應該像湖水平靜

黃姵嘉曾在社群分享,「記憶」和「想像」是人類最寶貴的兩個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因這些能力而受困,因為記憶和想像也可能是絆腳石。她解釋,記憶是關於過去,但它已經過去了,例如失敗的經驗、悲傷的回憶,而想像是關於未來,是還沒發生的事,不需要過分擔心恐懼,想像自己做不到什麼事,「即使可以改變過去,你也不見得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你,那就是人類又想像出來的煩惱。所以,你為什麼要想像那麼多煩惱,來擾亂現在的你?你擁有的是此時此刻,這是可以靠意志改變的事。」
 

最近,黃姵嘉正專注閱讀印度瑜珈士薩古魯所著之《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轉心向內 即是出路》,這本書為她帶來很大的療癒力量, 「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階段要的是什麼?在工作方面,當然是挑戰更具突破性的角色;至於生活,我期待自己能夠平靜地面對各種事情,像湖水一樣平靜,因為隨波起舞是一種內耗。」她笑得坦然,如此深信。



在人生低谷時選擇直面內心,黃姵嘉正在學習掌握每一個當下。(圖片提供/黃姵嘉)
 

撰文/許容榕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