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作曲家、演奏家——蔣榮宗。(圖片提供/蔣榮宗)
他的腦中一直都有旋律。只要給他一個片段、一個畫面,就能在他腦海中轉成音符,或化成一段旋律,如吃飯喝水般自然。
不到30歲的年紀,蔣榮宗已發表過獨立創作的單曲與專輯,經手過三金典禮配樂,也參與過多部電影電視、廣告與遊戲配樂。他對聲音的敏感從小就十分明顯,嘈雜的店內他會注意到牆內管線流淌的水聲,打電動也會自然地分辨BGM(背景音樂)的聲音堆疊;即便走在路上,耳朵也持續搜集著各種細微的聲音素材,他笑說自己有點工作腦,「但我從小就這樣,所以不會引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些刺激,所有的素材最後都會變成我創作的靈感!」
只要給蔣榮宗一個片段、一個畫面,他就能在腦海中轉化成一段旋律。(圖片提供/蔣榮宗)
小叛逆開啟自己的音樂旅途
出生自音樂世家的蔣榮宗,三歲開始玩音樂,鋼琴是開啟他音樂探索的鑰匙,也是摸索腦中無形旋律的開端。他選擇大提琴作為副修,孩子氣的初衷是為了「學一個爸爸不會的樂器」,卻因著這一次的小叛逆,帶著他開啟一條截然不同的音樂旅途。
不管是鋼琴或大提琴,過去慣常的高壓教育法——彈錯敲手指——都令蔣榮宗痛苦無比。「長大後覺得嚴格有嚴格的道理,但當時的我只覺得好想離開,好想自由。」他回憶道,知道老師是好意,卻也深感如此的教育模式,即便助長天賦開花,卻也變相抑制了發展的可能性。成長在網路發達的九〇年代,蔣榮宗自小就透過網路自學數位音樂,將腦中自由奔放的旋律化作音符,作曲不是學習而來的能力,而是隨著他的成長環境與自由意志,陪伴他長大的課外活動。
青少年時期的蔣榮宗維持著白天練古典、晚上玩數位音樂的日常,因為喜歡而投入,讀普通班的他很孤單,只好將滿腔熱情投注到音樂裡,在創作裡釋放熱情。他在途中不斷地尋找自己是誰、要做什麼,並進一步在高中做下改變一生的決定,大學前往美國唸舊金山音樂學院多媒體科技應用音樂,讓所愛與所長得以結合。他始終記得前往舊金山考試時,驚險萬分的面試結束後他才驚覺,主考官正是10年前與表哥在家裡打電動時讚不絕口的配樂師本人,朝著兒時心目中的偶像邁進,無異於靠近夢想的第一步。
舊金山音樂學院不只將蔣榮宗帶離權威式的音樂教育,更帶給他看待音樂的全新視野,接觸了更多製作音樂的面向,也引導他一路考上南加大修習影視配樂,完整這一趟音樂之旅。而真正的考驗,是在他回到臺灣後才開始。
不同於慣常的古典音樂之路,蔣榮宗選擇結合所愛與所長。(圖片提供/蔣榮宗)
模糊界線 才能讓更多可能性發生
回國那年,2020,他成立了「ZONG MUSIC蔣榮宗音樂國際製作公司」,前景看好,卻被疫情打亂了職涯啟動計畫,像是剛要起飛就被禁錮的鳥。
影視廣告接續停拍,案子停擺,連排定的音樂演奏會都被限縮人次。蔣榮宗雖然焦慮,好學的他又同時覺得機不可失,他將閒置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聲音藝術的研究與音樂創作上,鎖在工作室裡從早到晚學新東西,上遍各種音樂程式編碼課程,「一個很理性的程式,碰上我這個感性的創作者,先不提溝通了,我們本身就是強烈的拉扯。」他笑說學得很痛苦,但因為好玩而不以為苦,反而讓他看到更多音樂製作的可能性。十人左右的編制,ZONG MUSIC以蔣榮宗為核心,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部分是他的同學,「當時所有人都在線上,開會也是線上,表演也在線上,反而開啟了無國界的交流跟合作。」
除了跨國的音樂創作委託,也有更多跨領域的音樂合作找上門。比如2023年「臺灣文博會XFOCASA馬戲藝術節」的主題展覽創作《暢響曲:野性穿越》,他跟著團隊跑遍全臺蒐集肢體的聲音,看見不一樣的表演藝術風景,特別對部落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記得我拿著收音麥克風,讓一群表演者圍著我唱歌,那個聲音的能量和震撼至今依然難忘。」當年為了追尋更廣闊的音樂可能,他飛出臺灣,卻也在回到家鄉時,深深為土地的能量撼動。蔣榮宗對音樂的探索再無地域之分,只有更開闊的心胸,與主動接受挑戰的勇氣。
蔣榮宗跑遍全臺、上山下海蒐集素材,並深深為土地的能量所感動。(圖片提供/蔣榮宗)
打破聲音發生的場域限制 打造最完美的看展聲景
近期,蔣榮宗應富邦美術館之邀擔任首位「年度合作音樂家」,剛完成該館年度音樂專案,為整個館區與主要展覽打造專屬音樂。蔣榮宗形容這是他生涯以來最大的挑戰,也喜獲自我大躍進。
耗時十年籌備的富邦美術館座落在臺北市信義區A25園區,由打造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與臺灣建築師姚仁喜的團隊操刀,館長翁美慧以現代雕刻藝術之父羅丹(Auguste Rodin)為主題,策劃打造了開幕主題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經常在信義區出沒的蔣榮宗老早就注意到富邦美術館的存在,有機會在開館前受邀進去逛逛已經令他驚喜萬分,更期待能夠透過所長為美術館做點什麼。他回憶起初次見面那場會議,翁館長開門見山地問他對美術館有什麼想法。「我直接把走進來時觀察到的都講出來。」蔣榮宗興致勃勃地說,美術館主打城市森林,旁邊有綠意、風聲、鴿子聲、水池的流水與氣泡聲,加上鄰近馬路邊的車水馬龍,所有的聲響在他耳中就像是一幅美術館戶外獨有的聲景,而他想將外部的聲景延伸至美術館內部,甚至到最深處的洗手間,讓從外面走進館內觀展的聲音風景能夠延續,串連成一個完整的聲音體驗。
短短六週的創作期,蔣榮宗在館內外東奔西跑蒐集素材,創作出最適合富邦美術館的BGM。(圖片提供/蔣榮宗)
「館長聽完我的分享後,劈頭就問我,如果主題音樂設定為『光與愛』,我的想法是什麼?」裝置藝術〈光與愛〉(Light and Love)是翁館長親自前往西班牙向藝術家喬姆・普蘭薩(Jaume Plensa)邀來的巨型創作,可以說是富邦美術館開館的重要作品。蔣榮宗認為,「美術館帶給觀眾一個世界觀,本身的存在就是愛;而美術館的任務是帶給觀眾不同的展覽,也就是希望。」
他的解讀與想法獲得館長的認同,短短六週的創作隨即展開。他順著這樣的想像蒐集素材、發想,創作出富邦美術館的主題曲〈光與愛〉,並延伸這樣的創作模式,一路為重要的展品設計專屬的BGM。從羅丹到常玉,再到趙無極,一步一步建立出適合富邦美術館的展覽聲景。美術館一般不需要背景音樂,因此他設計的音樂並沒有過度澎湃的樂章,更不會搶走主角(展品)的風采,只會輕輕地在觀眾耳邊,托起觀賞的情緒。
「壓力超大,一度坐在鍵盤前空白了五天,什麼都寫不出來。」回想當時的緊繃,蔣榮宗的表情依舊是驚魂未定。六週的時間經歷過創作撞牆、再投入、嘗試,最終交出六首完整的作品,也成為富邦美術館令人回味再三的聲景。「館長跟我說,你的音樂有魔力吧!每個人見到我都跟我講洗手間的音樂!」他笑說,開館至今自己依然喜歡在閒暇時進去走走看看,觀察民眾對聲音的反應,也喜歡大家走進洗手間發現聲音的小驚喜。儘管聲音不是主角,但能夠成為讓大家用心聆聽並放在心上的配角,已是身為創作者的他最大的滿足。
富邦美術館開館當天,蔣榮宗現場演奏主題曲〈光與愛〉。(圖片提供/蔣榮宗)
可能性打開了,音樂在蔣榮宗的耳中,早已不只是美妙的旋律,而是擁有自我表達能力的無形靈魂。透過他的引導與設計,打造出適合不同空間、場景與目的性的聲景,甚至比視覺更能穿透人心。
2023年底,蔣榮宗以5G+4K沉浸數位展演,在臺北101雙融域舉辦的個人音樂會「蔣榮宗ZONG 跨界科技演奏會」。(圖片提供/蔣榮宗)
撰文/Stella Tsai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