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在無垠中找尋遺世獨立的靈魂
沈可尚-自我創作辯證之旅
/ 臺北文創
2018-07-06
沈可尚,第一位讓台灣賽鴿飛上國家地理頻道的導演,為了讓全世界看到賽鴿實況,差一點命喪大海,後來,這部耗時兩年拍攝的紀錄片《賽鴿風雲》讓他榮獲了2006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播)獎。2013年,沈可尚更憑藉著紀錄一位單親爸爸和自閉兒尋常生活的紀錄片《築巢人》,橫掃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等大獎,並再度獲得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播)獎的肯定。

在紀錄片領域取得的卓越成績,很容易讓人忘記沈可尚其實是台灣少數在紀錄片之外,還能橫跨劇情片、實驗電影、及商業廣告的全方位導演。

今年,身兼台北電影節總監的沈可尚,在忙於籌辦台北電影節20週年活動的同時,終於要透過紀錄片《時光中》,觸碰過去30年來最抗拒的主題─父子關係,這也是他重啟與父親對話,冰釋前嫌的重要一步。


走出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17歲的沈可尚曾是叛逆搖滾少年,數學教授的父親反對念美術系,他不願受困於僵化體制,背著書包、揣著身上四百元鈔票就離家出走,這一逃就是五年。退伍後,終於鼓起勇氣按下家中電鈴,父親見到他的面,沉默許久後說出:「去洗手吃飯。」

即便娶妻生子成為人父之後,沈可尚與父親千絲萬縷的糾結未能化解,身上流著相同的血,彼此卻是遙遠星球的陌生人。「但幾年前母親生病住院,我才開始意識到父親逐漸老去,老到我不能再恨他。」於是他嘗試逐步靠近父親,但心裡的鴻溝難以在一夕間弭平,所以當接到公視的拍片邀請時,「想拍一部與父親和解的影片」念頭也從心中破土而出。

過去三十年,沈可尚鮮少與父親見面,遑論談心,今年春節,沈可尚第一次隔著攝影機的距離,戒慎恐懼地與父親展開互動,這次的嘗試對他來說是緊張大於感動的,「要舉起攝影機面對家人,對我來說真的是太困難、太嚇人了!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

他先跟父親聊著最無害的電影話題,影片中父子一來一往,看似平淡的家常對話,心理始終掛記多年逃家的那一段過往。沈可尚這一次不再是旁觀的導演,而以影像介入他與父親,用創作填補內心缺席的遺憾,也私心想連結起日漸凋零的家。


沈可尚導演走過半生,透過《時光中》與父親對話(圖片由七日印象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越界,以漂泊之名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與世界脫鉤的角落,那怕身邊再多人陪伴,仍會感到寂寥。翹家,是沈可尚與原生世界脫鉤的方式,也是他人生中最混亂、最豐富的旅程。一夕之間拋開家庭保護傘之後,身無分文的他曾臥睡在地下道,為了養活自己,在超市、麥當勞、唱片行四處打零工,努力從荒蕪中找到活下去的節奏,「從一無所有到能跟世界共處,這是一段複雜的過程,所以你也會開始關注,跟你一樣身處在中心邊緣的人。」

年少漂泊的經歷,對沈可尚日後創作產生了絕對的影響。初入中年後拍攝的作品,如《遙遠星球的孩子》、《築巢人》、《昨日的記憶》、《來的及說再見》,鏡頭開始朝向自閉症、失智、癌症病人各種邊緣主題,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複雜人性和殘酷真相,「我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一直去關心面對老病死的人,可能是別人難以了解,他們也有口難言,處在這個世界上如遺世獨立。」

 
《築巢人》封面的父親在暗處樓梯間獨自搬運摺疊式腳踏車,走向出口,似乎隱喻父親獨力照顧自閉症兒子的漫漫生活。(圖片由七日印象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創作是不斷的思考、辯證、反省

早年玩樂團的搖滾少年退伍後,考入台藝大電影系,也靠著配樂賺取生活所需。沈可尚說:「我18歲到28歲,生活費都是靠音樂賺來的。」但畢業後,沈可尚出乎意料地選擇從業電影,只因為電影給他的歸屬感比音樂更多。原來,沈可尚的心中一直有個宇宙,每個人在這裡都是獨一無二的一顆星球,跟著一群電影夥伴去戰鬥,就像在宇宙之旅中與其他星球相遇,然後彼此撞擊出無窮的可能性。

然而,在創作的宇宙中,沈可尚還是在自己的星球,在一片虛無中,聆聽內心的不安、困惑,不斷自我精神分析,不停透過紀錄與詢問「Why?」來反芻自身。當開始對這世界有知有覺,就是創作的源頭。「能想到、會夢到,我才會去創作。」沈可尚也視自己的夢為禮物,常在床邊擺著筆記本、錄音機,醒來時立刻記下內容。

沈可尚說自己很淺眠,夢境與現實相去不遠,甚至甦醒後仍會錯把夢境當現實。拍片之於他,也似在虛構與真實間交織重合,「拍劇情片的時候,我很希望是真實事件,所以會想盡辦法讓真實的感知在拍攝空間中發生。但拍紀錄片時,又好希望如劇情片,想去涉入被攝者的世界。」但不論是紀錄或劇情片,沈可尚都會保持一段觀看的距離,再慢慢收斂成心中冀望的藝術形式,他認為這是創作最神祕而有趣之處。
 

擁抱感性,張開知覺

沈可尚現在已練就揮灑直覺,在拍攝現場能自然操作客觀物理條件,來催化出主觀化學變化,但一開始可不是這樣的。沈可尚舉學生時代拍攝畢業製作《與山》為例,對他來說,這部曾獲得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最佳劇情片、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並入圍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的影片,當初拍攝過程完全是個災難。

「第一天拍完後就停拍,因為感覺到我們都在演戲。但當時經驗太淺,當下無法敘述,只感覺全身不對勁。」沈可尚只好把同學全部趕下山,自己關在山上的廟裡修改劇本。他也發現,過於技術化的攝影機運作、漂亮打光,讓身處其中的人不自覺想慎重表演,但初出茅廬的學生團隊還無法駕馭,沈可尚乾脆放棄所有電影技巧,回歸最簡單的拍攝方式,這才完成了人生第一部代表作。

 
《與山》劇照(圖片由沈可尚提供)

「多年後我才慢慢體會,感覺是要被聆聽和尋找。雖然事前可做很多預想,但拍片現場有它自己的節奏和氣氛。」已過了不惑之年的沈可尚,終於學會以謙遜和溫厚來面對這個曾經讓他怒氣沖天的世界。
 

與20歲的北影,一同打破電影框架

沈可尚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台北電影節大獎,他自認為是「台北電影節養大的孩子」,因為這段深厚的淵源與情感,沈可尚在2017年毅然接下台北電影節總監重擔。

今年適逢台北電影節20週年,沈可尚不由得想起自己20歲生日的心境:今天開始就是成年人了,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喜悅的同時伴隨著更重的責任。如今遭遇另一次20歲,沈可尚知道,北影必須承先啟後,創造未來。

台北電影節今年的主題是「打破框架」。其中,「電影正發生」單元將探討最新的VR技術如何改變線性敘事,讓觀影經驗從單向的凝望,變成雙向的互動。為此,北影特別邀展14部國際VR影片,超過半數曾入選威尼斯影展、日舞影展或翠貝卡影展,更有3部互動式作品,可說是台灣最完整的一次當代VR策展。

影展「異境真實」單元,也挑選難以界定,遊走紀錄、劇情、實驗類型的跨領域創新作品。同樣是台灣少數身棲多元類型的影像創作者,沈可尚形容如作家用一支筆可書寫出詩、小說、散文、報導等不同文體,當影像創作者對題目投射出情感後,自然流露不同的取向於影片書寫,無須受到類型束縛,只需盡情開展電影語言的想像。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