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奼紫嫣紅足下開「小花園繡花鞋莊」
/ 臺北文創
2017-07-28

它曾是名流貴婦的時尚逸品,讓白先勇《臺北人》筆下的交際花尹雪艷,能如一陣三月的微風、輕盈盈地閃進會場,成為眾人無法忘懷的焦點。這位風華絕代美人就是穿著西門町「小花園」最登樣的繡花鞋,流連各種盛宴華筵。隨著時代更迭,軍閥女眷、世襲貴族至今不再,西式鞋款大行其道,

小花園歷經芳草幾希的沒落,但依然堅持品牌傳統精神,成為不少當代設計人的謬思。近年在第四代接手後注入新思維,婀娜多姿的繡花鞋搖身變成海內外年輕人的新潮牌!

 

見證歷史興衰的繡花鞋

陳初學,一位上海製鞋師傅,常走訪大戶人家與富商家中的後花園,幫著太太、小姐們量身定製美麗的繡花鞋。他憑著好手藝,1936年在上海最繁華的四馬路開了一間「小花園繡花鞋莊」。當時街上報館、旅社、商號、妓館林立,不少鞋莊也都在此開業,人潮鼎盛。1945年二戰結束,國共內戰接著上演,如同齊邦媛筆下《巨流河》的1949年大遷徙,陳初學從上海舉家搬遷到台灣,「小花園」輾轉在西門町成都路落腳,這兒的繡花鞋也成為豪門女眷們重溫昔日美好的最佳慰藉。當時手工繡花鞋所費不貲,屬於上流社會才有餘力享受的奢侈品。鼎盛時期「小花園」擁有七間分店,但隨著西風東漸,70年代引進國外進口皮鞋、膠鞋後,人們的生活習慣跟著改變,繡花鞋一度被視為過氣商品。



小花園成都路舊店(圖片來源:小花園)


就在鞋業最慘澹之際,第三代陳弘宜從父親手上接棒。由於家道中落,不僅得辭退工人,店面也從最繁華的成都路搬遷到峨眉街現址。承接家業後,機械背景的陳弘宜十年來努力革新,融入尼龍、丹寧、絨布等新材料,改良中底皮面並搭配塑膠鞋底,研發跟鞋、涼鞋、拖鞋等新鞋款,讓招牌在風雨飄搖中仍屹立不搖。千禧年之際,日本影星吹起的復古風潮襲捲全亞洲,繡花鞋一夕之間成為明星必備鞋款,身為第四代的女兒陳瑋回憶當時盛況:「早上還沒開店,就有一堆人排在外面等著買鞋。」明星柳翰雅臨時為了上節目,就算店內只剩繡花拖鞋也願意妥協。但流行就如輕煙轉瞬而逝,即使「小花園」奮力研發,仍不敵大環境趨勢,在2010年面臨到是否要吹熄燈號的抉擇。

 

第四代接手-繽紛花香再度瀰漫


小花園第四代 徐宗源與陳瑋(照片來源:小花園)


第三代陳弘宜因年紀漸長,不忍在公司各有發展的孩子們為了接手日落西山的家業捨棄優渥薪水,因而興起熄燈想法。但在外分別擔任業務與行銷主管的徐宗源與陳瑋討論後,覺得收掉這個具歷史意義的品牌實在可惜,決定返家繼承。身為第四代的陳瑋,在外商公司任職時與徐宗源相識、相戀,徐宗源在假日常陪著陳瑋顧店兼約會,進而逐漸熟悉「小花園」悠久歷史。與顧客聊著聊著,他們也發現許多消費者的新需求,認為只要在積累深厚文化的傳統中注入新思維,應可找到不一樣的發展出路。在與父親陳弘宜懇談後始獲首肯,夫妻倆投入自有資金,耕耘出帶著嶄新氣象的「小花園」。

有鑑於鞋業前途未明,徐宗源先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兼職經營,白天被公司業績追著跑,晚上加班後還要在店內學習製鞋技術與研發,直到午夜;而陳瑋就全心在店面打拼,除了跟著父親跑工廠、學營運,還要與老師傅學習繡花工藝。

 


小花園抓週系列(圖片提供:小花園)


倆人接手後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在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NCFTA展店。宜蘭傳藝曾經詢問第三代陳弘宜願不願進駐,但遭到婉拒;對第四代來說,傳藝園區反而是個新機會。這次的展店吸引了新客群,「小花園」開始因應消費者需求,推出各種新款設計,例如配合傳藝舉辦的抓周活動,開發虎帽、童鞋等系列產品。其中,虎帽的開發讓徐宗源吃盡苦頭,「因為我們師傅不是成衣出身,製造邏輯和操作的機器都不同,可說是賣一頂賠一頂。」但精緻的做工建立起口碑,產品銷量好到不行,他笑說幾年下來賠了上百萬,也只能告訴自己這樣的高質感是無可取代的品牌形象。 

 

以新手之姿投入製鞋工藝與創新

新鞋款研發也是一波三折。「小花園」師傅只懂傳統布鞋製作,無法協助產品創新;徐宗源曾嘗試向外求助,但礙於訂單量太少,沒有鞋廠願意接單,加上身為外行人,難以說服專業師傅。四處碰壁之下,徐宗源決定賭一口氣,利用假日專程到台中上鞋技中心阿茂師(呂光茂)的課程。

至今,徐宗源仍對阿茂師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做鞋要有錢!要很有錢!要非常有錢!」。幾年下來,店內倉庫就堆積幾百、上千雙的失敗庫存,研發成本非常驚人,夫妻倆的基金和股票都因此被套牢。但也是因為這門課,徐宗源結合原本以為無用的布料庫存,研發出店內第一款牛津鞋,上架後大受消費者好評,立刻售罄。他們也觀察到年輕人開始流行仿古婚禮,穿著唐裝、旗袍亦會搭配繡花鞋,小花園就順勢開發出高跟鞋系列,受到許多新人青睞。除了不斷研發出新鞋款,也革新現有鞋款,讓鞋型更符合人體工學,同時採用新式材質,讓布鞋更耐穿。​​



新娘高跟鞋(圖片提供:小花園)


過去「小花園」最引以為傲的是純手工繡花鞋,徐宗源坦言因手工製作價格高昂,一般消費者難以接受,近乎無法生產。且師傅們陸續退休、離世,缺少年輕人傳承,許多傳統工藝被迫面對的斷層危機也在此發生。「小花園」的手繡以蘇繡技法為主,需要特別訂製才會製作,而目前量產商品主要採車繡和電繡。觀察鞋面上的繡樣,「小花園」產品的質感確實更細緻、圖案更生動,這都歸功於使用老式車繡機的堅持,才能使用無捻蠶絲線而不斷裂,不僅觸感更好,帶有光澤,更接近手繡作工。嬌貴車繡機需要天天吹冷氣才不會當機,但可惜的是,就連車繡繡線也正在流失中,愈來愈難取得。徐宗源在仔細研究主流電繡的優缺點後,決定保留費時、費力的人工打版程序,即便與坊間同為電繡,「小花園」的圖樣更富有立體感,鞋上花鳥也因此生動了起來。



鎮店之寶 純手工繡花鞋(圖片提供:小花園)


徐宗源其實到去年才從藥廠離職,他從公司提出辭呈要回家接「小花園」時,來自香港的老闆差點跌破眼鏡,其他主管們也紛紛關切,全公司沒人相信他會做鞋,也對他在年年業績達標之餘還能兼做自己品牌感到佩服。能讓徐宗源五、六年來身兼兩份工,假日不得閒、睡不飽仍甘之如飴的原因,就是做品牌帶給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以一個外行人之姿進入鞋業確實有很大的風險,到處碰撞之餘也繳了很多學費,草創期的兼職雖然辛苦,但至少讓家裡仍保有穩定收入。

配合時代與時俱進,夫妻倆也努力構思新圖樣,以傳統發想,融入黑白、抽象元素等現代元素。「小花園」早期以象徵祥瑞的鴛鴦、龍鳳、蝴蝶、牡丹、梅蘭竹菊等花鳥圖樣為主,經過第四代的創意洗禮,在傳統中也出現了新意。例如店內暢銷的知更鳥系列,靈感其實是從電視新聞片尾的花絮而來,更衍生出鞋子、錢包等新品。繡花鞋上靈動可愛的知更鳥,還讓一位來台環島德國女生在無意間發現後如著了魔,一連跑了大稻埕、傳藝與西門町三家店,卻都缺貨。人剛好在總店的徐宗源看客人如此鍾愛藍色鞋款,決定不計成本,特別請師傅緊急趕工,讓原本三周製鞋時間縮短到三天內完工,好讓來自遠方的客人心滿意足地回家。



知更鳥系列─錢包(圖片提供:小花園)


近年鞋廠每況愈下,眼看著產業逐間衰退,近期剛接手兩間倒閉鞋廠機器的徐宗源感觸至深,夫妻倆都感慨經營不易,也認為同業間應該互相幫助。「小花園」秉持著這樣的想法,為不少想做鞋的人圓夢。遇到理念契合的對象時,「小花園」也會願意接受特殊客製化的要求。像從事藝術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梅,作品《渡》也是由「小花園」操刀,以手工宣紙製成男女鞋與童鞋,在空中排列出蜿蜒鞋河,展現眾生的脆弱與無常。

 

繡花工藝是小花園不變的原味

這個走過80年的老品牌依然是不少老客人的心頭好:當前長居日本的翁倩玉就是嬌客之一,每每返台時「小花園」就會封店服務;華裔設計師Anna Sui也會跟著祖母來店裡挑選,至今繡花鞋依然是她設計的繆思之一。由於「小花園」已堪稱是繡花鞋的指標性店家,不少海外媒體或旅遊手冊都會主動介紹。談及客群,海外華僑曾是店內的主力客人,也是平均單價消費力最強的一群,但可惜近年台灣社會氣氛低迷,回台人數不比當年。以往日本女性觀光客幾乎佔海外顧客的四成,近幾年也僅剩一、兩成,取而代之是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大陸等地的旅客。

過往的輝煌歷史對正在轉型的「小花園」來說,是寶貴資產、也是甜蜜負擔。這樣的原味,在傳承四代期間有變、有不變。徐宗源心中的原味,就是在創新之中堅持經典,保有最具韻味東方元素,不論是經歷冷冽寒冬或溫暖春日,這個精神都不會更改。夫妻倆更希望這樣的品牌未來可以交棒給去年剛出生的女兒,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

小花園」在兩年前曾至上海參展,發現當地仍有標榜手工繡花鞋的店家,做工確實細膩,價格動輒幾百元人民幣起跳,踏入門市就能透過裝潢感受高檔手工鞋魅力,這也激起第四代對於復興傳統的想像,期盼未來能走出台灣、開疆闢土,讓來自各地的人士體驗繡花工藝的精緻與優雅,有朝一日,美麗花海必能在世界各地綻放。



小花園宜蘭傳藝店(照片來源:小花園)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