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設計/社計
吳漢中
/ 臺北文創
2017-06-16

「設計其實就是『社計』,也就是『社會設計』。」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近年全力推廣設計改造和城市設計運動,在設計師社群熱列響應下,世界設計之都找來設計師,和店家共同討論設計出既能展現商店性格、又能同時提昇城市整體美感的招牌;遍布台北市的舊衣回收箱也由綠變灰,悄悄換上新裝。吳漢中認為,當現今產業因為過度重視科技製造而忽略社會時,用社計思考解決社會問題便成為一件重要的事,「當一座城市察覺到設計很重要,就是改變的開始!」


 

從《美學CEO》到「社會設計」顧問

因為忙於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而瘦了好幾公斤的吳漢中嘴上嚷嚷著好累,好不容易卸下重擔後,轉身又一頭栽進剛啟動不久的「台東設計中心」,協助推動城市設計創新;最近又接下2018年台中世界花博設計總監的職務,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台灣各地,不斷思索用設計解決城市面臨的挑戰。

百忙中,吳漢中仍一口允諾擔任《2017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評審,因為他發現,這個徵件活動雖然才辦過兩屆,但從2015年以台北捷運為靈感的百萬作品《城市任意門:Project Carrier》,和2016年以鞦韆概念打造的百萬作品《城市搖擺─XYZ嬉遊中》,都可以看得到青年設計師對公共議題的關心,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公共設計趨勢,並開啟了設計與社會對話的大門。

 

社會設計:不是先進國的人道援助   而是每個城市的運作核心

擁有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MBA雙碩士頭銜的吳漢中,曾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若水國際,2010年出版《美學CEO》一書,為當時的台灣帶回第一手國際設計趨勢,他的生涯也見證台灣設計風向與世界設計趨勢轉變─從關注設計進入到企業場域的商業創新,到成為為大眾設計的「社會設計」運動旗手。

「社會設計」起源可追溯至1970年代設計理論家Victor Papanek的論述,社經發達的國家到非洲去解決問題,「雖然想法很人道,但最理想的社會設計,不是先進國家到新興國家做什麼,而是讓設計成為每個城市的內在運作系統。」

吳漢中舉日本巨大災難後,不少設計師以自身專業,回應城市挑戰。或如台灣921大地震後,陸續有年輕人用島嶼的設計能量,解決在地問題。「這個詮釋,不是台灣每天在過沒水、沒電的生活才需要社會設計,而是如何用設計解決這城市、產業、經濟、社會的議題,這就具備了社會設計的精神!」

社會設計並非只服務公眾利益,也蘊含一種商業創新潛力。吳漢中分析,國際企業面臨歐美市場飽和,前往新興國家是中長期策略。而這些地區面臨複雜水資源及環境課題,是驅動商業創新的動力。「為什麼知名設計公司IDEO也開始談社會設計,因為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都想為社會做改變。」

 

為公眾的設計  讓產業再升級

台灣推動社會設計,不僅造福公眾,還能讓設計產業有機會邁向國際。吳漢中表示,不少民眾都對台北車站容易迷路有共鳴。若台灣設計師,能為乘載幾百萬人的交通運輸系統做標誌設計,某方面就是設計產業的升級。

「若能跨過體制門檻,處理龐大系統性的公共設計,我們就有機會南向至其它國家,跟歐美日中一流設計公司來做競爭。」吳漢中也談到,近年來他與幾位朋友不斷遊說立法委員與政府官員,希望讓專業設計師來重新設計身分證,最快明年就有機會成真。若有國家身分證設計經驗,未來絕對能承接國際型大案。



平面設計師田修銓(左)與插畫家林志恆(右)與柯文哲市長,跟其設計的《捷運進站海報》


他也舉2016年平面設計師田修銓與插畫家林志恆的設計的《捷運進站海報》為例,真實出現在捷運國紀念館站及車廂,為捷運運輸系統帶來了一股不一樣的視覺氛圍,也見證封建保守的公共場域被打破,創意人終於能參與革命。他們的作品跳脫制式宣導海報,以鮮明色彩與詼諧幽默手法,成為為交通設計改變的起點。

「我們絕對不要小覷台灣在華人、亞洲身處的獨特位置與文化。」吳漢中認為,台灣民族性多元、設計奔放,基礎條件不輸日本,且社會結構更不科層保守,有更大突破可能。日本社會設計先驅太刀川英輔就曾表示,非常羨慕台灣能把社會設計視為一種新、且有系統的知識。

 

讓「社計」在城市遍地開花

台灣的社會設計能量蘊藏何處?其實就散落、遍佈開花在這島嶼。吳漢中推動台北世界設計之都期間,設法在政府既有預算、框架下「再設計」。他不崇尚耗費預算在宣傳,而是投注資源,讓設計團隊連結小但具溫度、有戰鬥力的NGO或公民組織。



設計師聶永真以「play bubble」設計發想,由方形變成圓形的圓圈代表泡泡糖吹出來的形狀,由街賣者獨賣。


例如,築點設計與芒草心慈善協會合辦「2016春夏時裝周Pop-Up Shop」,除了市集擺設,還邀請街友站上伸展台;設計師聶永真 Aaron Nieh與人生百味合作「人生柑仔店」,翻新街頭販賣口香糖包裝設計;或是設計師馮宇改造路邊隨處可見的舊衣回收桶。「這些案例看起來小,但為什麼很重要?因為政策會變、會結束,但這批公民團體和設計創意人,會在這裡持續關注課題。」

 

從挫折與失去中  會找到最具爆發力的熱情

吳漢中多年來推動設計革命,歷經體制衝突、妥協、協調、磨合,重重挑戰依然樂此不疲的關鍵,與他的人生經驗息息相關。外人看吳漢中,是學經歷漂亮的天之驕子,卻不知道他大學差點畢不了業,台大城鄉所也是最後一名吊車尾考進去的,到美國讀MBA更因為挫折與困頓太多,不得不休學一年到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當顧問。這段有志難伸的日子,讓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要根據既定的生涯規劃,勉強完成MBA學業?等他最後想通、確定自己對設計仍有熱情後,才義無反顧地復學,竭盡所能地汲取大量知識。經歷低潮反而為他下一步的爆發累積了最強的能量,「失去才懂珍惜,重新回歸後就會看到自己真正熱情的所在!」

而人生經歷多次的環境轉換,讓他成為最佳的溝通者。從浪漫理想的城鄉所,到權力核心的國藝會;或是城鄉所到管理學院的適應,「我在讀商學院前是不穿西裝的,而有次全班都穿西裝的場合,卻只有我穿著花襯衫。」環境轉換也包含出版《美學CEO》後,讓他由作家轉變成顧問,要把理論知識落實到企業與城市。

不斷跳離舒適圈,造就吳漢中的同理心,擅長跟不同專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能力;城鄉所的學養,讓他與政治幕僚建立起共同語彙,並且有判斷公眾議題風向;對於設計與商業專業的熟稔,讓吳漢中彷彿成為機關體制內的「創意臥底」,成為雙方的轉譯者,讓社會設計革命持續發酵。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