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無聲肢體書寫真實生命「不流淚的小丑」
姚尚德
/ 臺北文創
2017-05-26

姚尚德,用肢體帶來了無須語言即可感受的愛

跨越文化的小丑,乘載記憶與溫柔,《和氣商行》的柑仔店,是否也喚起了你/妳兒時的記憶呢? 



曾幾何時,街角的柑仔店已被一間間制式化的便利店取代,那曾是數代人的共同回憶。「野孩子肢體劇場」在2016年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呈現的作品《阿母的雜貨店─和氣商行》,結合說書與默劇,娓娓道來姚尚德的家庭故事。演員們生動誇張的肢體,還原當時樹林水源路雜貨店的日常,看似趣味又荒誕的劇情,讓現場民眾哈哈大笑。

 

用最真實情感  觸動最深的共鳴!

作品勾起觀眾共鳴,從貧乏困頓到錢淹腳目,見證台灣經濟起飛的市井小民卻未能翻身,只能胼手胝足地養育一家子。姚尚德眼中的父母,辛勞不亞於大公司老闆,雜貨店每天晚上十點打烊後,就要開始準備隔天早餐店要用的包子、饅頭,凌晨四點起床繼續營業,含辛茹苦地拉拔四個子女成長。回想當時情境,讓他不禁眼角泛著濕潤,這其實也是許多台灣家庭的縮影。

《和氣商行》在板橋435藝文特區演出時,姚尚德注意到觀眾中有位中年男子,在看完演出的隔天又牽著自己的老母親前來欣賞。表演結束後,他走向前攀談,男子在三月寒流中身穿厚重大衣,外套拉鍊下的雙手揣著父親遺照。原來男子的父母也是「芋頭番薯」的組合,大陸來台父親與出身台灣母親一同守著一家小雜貨店,《和氣商行》宛如男子生命故事的復刻版。這段經歷讓姚尚德更確信自己從劇場走到戶外演出是對的決定:表演應該是要觸動有血有肉的人回應作品,而不是用刁鑽的藝術觀點去看待。





 

創傷讓他逃離家庭與人群   來到異鄉

戲裡雜貨店散發出濃厚的人情聯結,是對照今日鄰里冷漠的懷想。姚尚德做了《和氣商行》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多年表演生涯中,自己總有意無意融入人與人的互動,其實源頭就是來自父母親與鄰里、客人的情感連結。雖然姚尚德的默劇表演充滿著與人的互動,但回顧過往,他曾經彷彿斷了人際線,想盡辦法希望能逃離人群。升國中那年暑假的性侵創傷,讓他一夕之間從活潑多話的男孩,轉為對家人靜默不語、對外人提防戒備。

「那次事件後,我覺得我下半身好像不在了,人好像隨時都要飄走……」幼時的他喜歡在家中的陽台,想像自己是潘迎紫飾演的小龍女那樣在風中飛翔;在事件發生後,他仍嚮往飛向空中,但卻是希望如斷線風箏那般逃離遁世。有很長一段時間,姚尚德常一個人關在家中房間書寫與獨白,或避世於學校廁所放空發呆。幸好,他對表演的渴望還未改變。大學就讀外文系時受到戲劇課啟發、接著又在畢業公演中挑大樑,這些因緣際會讓姚尚德心裡再度燃起火苗。

但畢業後的家庭與社會壓力接踵而來,他只好到補習班擔任英文老師。講堂就如舞台,雖然對他而言這就是每晚一場的英文教學演出,但兩年下來,優渥薪水仍填補不了人生匱乏。千禧年之際,姚尚德給自己放一段長假,至巴黎語言學校進修。一年期間他看遍各種藝術電影與劇場演出,濃厚的藝文氣息逐漸瓦解心理的枷鎖,讓他決定賭一把,有點狂妄地挑戰巴黎十三所大學中最難進入的第三大學戲劇學系。當時姚尚德下定決心,若不成功就回台灣繼續過朝九晚五的日子。沒想到在幸運之神眷顧下竟然通過筆試,在預期會受到反對的狀態下,只得昧著心告訴家人自己是在法國念商管學系,始獲首肯。

 

在巴黎書局廣告遇見生命中的摯愛

「剛開始上課超級痛苦,因為三大很重視戲劇理論,要學戲劇美學、社會學、哲學……完全聽不懂,就算把課程錄音檔放給住在鄰戶的法國人聽,他們也難以理解。」好在幸運遇到願意出借筆記的同學,讓他第一年的學科可以低空飛過。慢慢地,他的法語在努力之下直追本地生,有自信後,在課堂上的座位也愈坐愈前面。到了最後一學期,他已經是第一排的常客。

在三大上課的第二年,姚尚德從學校書局張貼的廣告遇到這一輩子的摯愛。過去他曾在台灣上過馬歇‧馬叟的小丑默劇課,但當時無法融入;而廣告上宣傳的默劇學校是承襲艾田・德庫體系,強調抽象的肢體,運用全身力量介入,更接近舞蹈肢體美感。隨著被激發的好奇心,姚尚德開始到一棟老公寓上課。憶起第一次上課情境,當時全班二十幾個人,每位都有舞蹈科班完美身型,只有他一個外國學生,還有著圓潤身材,曾被戲稱為「姚豬」、「Fat Cat」的姚尚德,吃力地跟著老師的示範。在一次功敗垂成的後翻動作中,他赫然發現垂墜眼前的圓滾肚子,帶著情緒般的鼓起與消退,散發一種生命的美感,老師也在課程結束時特地走向姚尚德,稱讚他有一副特別的身型,動作帶有特殊的韻律。這個不譁眾取寵、重複精鍊肢體、需要大量耐心的默劇課讓姚尚德著迷,更讓他在多年之後又開始接受自己的身體樣貌。應付三大繁重的課業的同時,他也堅持著默劇學校的訓練,成為最後順利結業的五人之一。

在法國待了五年後,姚尚德終於跟家人坦承自己念的是戲劇不是商管,歷經一場家庭革命的他反而卸下了重擔,一直以來的失眠也不藥而癒。2006年畢業回台,三十歲的姚尚德跟朋友共同創立「對‧面劇坊」。回首那段期的創作,盡是充滿著火氣、批判和衝撞,也許是期許甚高、抑或是自卑怕沒人理解,2010年的作品《孩子》更回顧自己童年被性侵經驗。姚尚德自述,會做出《孩子》是因為童年的夢靨又再次浮現,在沒有其它面對方法的狀況下才不得不做。雖然說出來是一種宣洩,但反而讓人生更徬徨,創作面臨瓶頸,經濟壓力也隨之而來。





 

「默劇出走」開啟人生新頁

姚尚德從法國回台到2011年間,推出四檔完售演出,但卻是慘賠收場。在這樣的低潮期,他遇見改變人生機遇的雲門流浪者計畫。獲得贊助、並在評審蔣勳老師建議下,他以「默劇出走」形式遊歷中國,決定在首站上海表演街頭默劇。但由於艾田・德庫不是小丑默劇,一開始姚尚德並沒有上妝,結果路人幾乎無視他的演出。為了吸引觀眾,他畫上白臉、黑眼、紅唇的小丑妝,重新站在街頭那刻立即引起人潮,兒少時的創傷猛然被重新掀起,陌生人靠近身體的心理恐懼再度浮現,讓他只能閉起眼睛、像尊雕像般佇立原地。當時,姚尚德告訴自己,不表演也沒關係,但絕不能後退,因為他十分了解自己:只要往前,就會持續前進;但如果選擇逃走,就會逃到底、不願面對。幾次的嘗試,他就如同石像般,僅能聽著周圍觀眾鼓譟,但也逐漸習慣了與人群的距離,瓦解自己內心對陌生人的防備。





三個多月貧窮之旅,姚尚德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二十多個城市。令人欣羨的際遇,背後是帶著陰鬱與徬徨。他曾經心中掛念的都是旅途結束後一貧如洗的生活、二十幾萬的銀行卡費也一籌莫展,直到一次在成都的街頭演出才突然轉換了心態。那是一個炙熱的夏日,高溫讓他幾近中暑,最後體力不支倒在路邊廣場,臉上還帶著妝,而觀眾以為表演還沒結束。朦朧中,他聽到圍觀民眾叫喊、鼓掌,決定硬撐起來、做個完美的謝幕。「站起來後,我反而表演得更賣力,這才發現自己對身體的控制力那麼強。」從那天後,姚尚德彷彿找到力量,讓他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困難。

 

庶民肢體,找回失落的下半身重新扎根

若說《孩子》是讓姚尚德釋放、向外揭露自己的傷疤,那流浪者計畫的「默劇出走」就是給予雙腳力量,剝開自己的殼,跨向外面的世界。回台後,姚尚德創立「野孩子肢體劇場」,隔年延續出走計劃,在台灣學習各種庶民身體。他發現,庶民身體最常用的就是下盤的力量,像是蹲在路邊抽菸、洗衣服…..等等,透過扎根土地的肢體學習,也間接尋回失落多年的下半身。

默劇出走首部曲「台灣小角落」探訪偏鄉、部落,姚尚德用身體拾回人與社會的聯結,並找尋台灣土地的生命力。第二階段的「落地生根篇」,選定花蓮、嘉義、台南三個城市,六個月間,他在花蓮港口部落與祭師學習儀式,在嘉義跟「正明龍歌劇團」團長合作,以默劇演出十二生肖的故事,然後在台南學習傳統廟會文化與戲偶體態,創作出以戲神為藍本的《田都元帥》並成為廟前固定演出戲碼。





今年將邁入第三階段的「小農實作篇」,姚尚德將花一年時間,跟著二位從事自然農法的農人:新竹詹武龍和花蓮巴奈一起種田,時間之所以拉長,是希望深入了解他們對土地的哲學、態度,這些心路歷程都不可能短時間「有效」完成。姚尚德不刻意用西方手法分析,而是以全面性、身歷其境的方式,承載對方的肢體感受,再萃取出創作靈感。他舉例,若僅從表面分析肢體動作,會對「下鋤翻土」這種城市人不熟悉的肢體力道特別有感;但實際在農田翻土時,土壤浮現出的蚯蚓大軍,那種躍然而出、竄動於泥土間的生命力,反而有更飽滿的張力,姚尚德在排練場時就特別引導演員去模擬蚯蚓翻土的抽象肢體。這齣仍在醞釀中的新作預計於明年三月上演。





 

因為愛與原諒   小丑不再流淚

母父相繼離世後,姚尚德在2015年出版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小丑不流淚》。書中最令人不忍直視的一段,就是他自述在升國一暑假那場大雨後,無名老人如何將淋濕的他帶回狹小雜亂的公寓、餵下一碗熱湯後昏睡,然後在強烈的巨痛中驚恐甦醒。事隔多年,他大可以將創痛繼續藏於內心深處,但姚尚德希望有類似遭遇的人們在想逃離這個世界前,能看見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人生可以有更好選擇。書裡也剖白對家庭的念想,當兄姐成家、父母不在,昔日只想遠離的故居反而是由他鎮守,深深眷戀於此。

也許出書是一種對過去的告解與治療,近年姚尚德創作力旺盛,去年推出改編自歐洲童話《核桃裡的死神》的親子劇《叩!叩!死神》以及《和氣商行》,今年有與詩人許赫作品《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的跨界合作,目前也正醞釀改編法國作家尚‧惹內的小說《繁花聖母》。姚尚德笑說之所以創作力爆發,可能是想要把想做的事盡快做完,後續就能全心投入偏鄉兒童教育。他與默劇相遇是、也不是偶然,在無聲的表演旅途上,他找到了自信,重建與人的連結,並彌平心中缺憾。圓壯身材的姚尚德,必定會以輕盈的姿態跟默劇終生相伴,這位畫著丑妝的默劇演員,也無需再像小丑流淚,而是發出真心的笑。在漫長的沉默中,他早已找到最嘹亮的愛與原諒。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