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以創作構成生活的極短篇 Akibo Works
李明道
/ 臺北文創
2016-08-05

唱片,可以是收錄歌曲的音樂媒介,也可以是展現創作人概念的藝術品,而唱片設計則是帶給樂迷視覺刺激重要的一環,從近幾年金曲獎將唱片設計成為正式獎項,更可以見其重要性。Akibo Works 負責人李明道,曾替張惠妹《Bad Boy》、陳昇《五十米深藍》、伍佰《雙面人》等人設計膾炙人口的唱片封面。除了豐富的具本土特色與風格獨具平面設計作品之外,他的數位藝術創作也成為與民眾互動代表作,他認為每一次創作過程都像是滿足自己的渴望,他說:「完成每次創作時都是非常開心的。」

 

童年記趣─觸發熱情所在

李明道一腳踏入藝術的領域,源於小時候的無心插柳,他從小就慣用左手,然而在傳統年代許多左撇子都經歷過被矯正成使用右手的歷程,李明道也不意外,甚至為了怕被發現自己使用左手,而練就了能隨時左右開弓的絕招。只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李明道自由自在使用左手,這個「左手天堂」正是阿姨帶他去的繪畫教室,在當時他並沒有發現自己「喜歡」畫畫,僅僅為了想隨心所欲用左手,而經常吵著要去上畫畫課。

童年的生活經驗也引發了對音樂的好奇,童年時期跟隨父母居住在傳統的日式宿舍,宿舍位於殯葬隊伍前往目的地的途中,每逢中午出殯樂隊便會在家門口邊休息,在殯葬樂隊裡中有許多讓他感到新奇的樂器,例如嗩吶、大鼓等等,他繪聲繪影地描述,在樂隊休息時,有些吹奏樂器的人自顧自地演奏自創歌曲,也有人把大鼓當成桌面打牌,透過門縫觀察這些有趣的景象,在無形之中李明道對音樂的熱情逐漸萌芽。過往的生活經驗不知不覺的將他推向唱片設計一途,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往事,成為了他如此熱愛唱片設計的原因。




 

最有力道的創作來自於生活經驗

被唱片設計界稱為「教父級」的設計師,李明道見證了產業型態的轉變,從前藝術設計科系學校不多,市場對於人才供不應求,相較於現在的自由工作者,這類人才大多被企業延攬,為公司設計產品;而現在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變多了,但企業人才需求的量卻沒有增加,所以會看到很多自己開設工作室、創業的年輕人。但李明道自己並沒有依循著那年代的就業軌跡,本著自己對設計、音樂的熱情,結束求學過程後便成為了唱片設計的自由接案者,正好碰上台灣流行音樂全盛的時期,當時唱片公司一個月推出四、五張唱片,帶也動了對唱片設計的需求,他舉例:「最繁忙的時期工作室內曾有九名助理,同時進行不同的唱片設計。」

設計過上百張唱片的李明道提到:「唱片設計是非常多元的創作,好的唱片封面靈感不一定來自於音樂。」他舉例為伍佰的演唱會紀錄片《光和熱》設計封面時,伍佰曾提出對演唱會的看法:「帶觀眾進入一個熱血的情境,整個場館的氣氛像是熱烈燃燒的火焰。」因此不同於市面上多數演唱會紀錄片以演唱會實錄為封面,李明道特別以拍攝在暗室中仙女棒揮舞的照片作為視覺呈現,來傳達出伍佰心目中演唱會的概念。又或者如陳昇的《五十米深藍》,曾有一段日子他和陳昇很迷潛水,到處在不同海域冒險,《五十米深藍》中的許多歌曲靈感正是從潛水而來,唱片封面主要圖像也是來自當時的水底攝影,他說:「這種自然不造作的作品,反而更有力道,更能貼近歌手創作的靈魂。」

 

創作能量由「愛」引爆

李明道除了設計唱片,也致力投入機器人的創作,打造了每一個擁有專屬故事的機器人,比如說熱愛潛水的Bubble、擅長跳舞的Lulubo等等,這些機器人的創作來自於天外飛來一筆的想法。李明道還記得當初飛到溫哥華探望自己的兩個小孩時,他們好奇的問到為什麼變這麼黑?當時草草回答是去潛水便結束了話題,在回程的飛機上他突然覺得好後悔,潛水這麼一個新鮮有趣的話題,應該和小孩深度交流,好好地說一個潛水的故事,於是他在飛機上就拿起了畫筆,開始創作三個潛水的機器人,希望透過機器人和孩子對話,之後還建立了專門說機器人故事的AkiAkis網站,他說:「創作是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一個簡單需求就可以迸發出很強的創作能量。」機器人由對孩子說故事的初衷,逐漸成為他重要的創作語言,甚至打算將設計過的機器人及其故事集結成一本書。

身為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第二屆的評審,李明道鼓勵參賽者應該思考自己內心最大的渴望,像他設計每一張專輯封面、每一個機器人,當作品創造出的那一刻他就感到心滿意足,每一個創作者都應該忠於自己、服務自己的內心,李明道說:「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最棒的地方,就是用最自由的方式創作,可以完全服務自己渴望創作的精神,讓自己的能量大量釋放。」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