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IG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FB 臺北文創官網連結
HOME 名家觀點
名家觀點
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記住了 就是永遠
編劇 杜政哲
/ 臺北文創
2016-07-15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說「再見」,多數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曾察覺,相逢時所有心照不宣的甜蜜、悲傷、憤懣、悔恨、甚至是無動於衷的情緒,都會隨著轉身離去的瞬間永遠定格,等待有朝一日如果再見…….。

「我想好好寫一個關於『再見』的故事。」曾寫過許多膾炙人口好戲的編劇杜政哲,2012年在某個熱帶小島度假時,突然有感而發;回國之後,杜政哲向女星林心如提起這個想法,當晚兩人互道再見時,突然有一種默契如電光火石般觸動了這對好朋友,「找個時間,我們來做『再見』這個題材吧。」林心如說,電視劇《16個夏天》就這樣誕生了。

 

結束─就是開始

《十六個夏天》故事從1998年開始,時空背景橫跨了16年,杜政哲特別將729全台大停電(1999年)、921大地震(1999年)、SARS(2003年)、金融海嘯(2008年)等影響台灣社會重大事件作為時間座標,帶出5個大學同學在他們人生最精華階段的際遇,藉此探討關於錯過和遺憾的課題。

杜政哲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在錯過,「錯過倒垃圾、錯過點名、錯過最後一班車。」有時候我們對某個人、某件事躊躇了太久,甚至會失去了開始的機會;同樣的,人生中的某些感動有時也來得莫名其妙,「但那些感動是一種力量,讓我知道,我可以往前走、一直往前走。」

《十六個夏天》播出時收視率居高不下,被很多觀眾公認是2014年最具看頭的一部好戲;2015年更榮獲第50屆金鐘獎最高榮耀《戲劇節目獎》肯定,杜政哲本人也因為這齣戲第三度入圍金鐘獎最佳編劇獎。

 

曲折─從幕前表演到幕後編劇

杜政哲在五專時期與表演結下不解之緣,從小在父母用心培養下,期待他能夠考取名校後順利就業,但不喜歡讀書的他只勉強考上五專,而這也成為他找到人生方向轉捩點。由於校內風氣自由開放,他也積極參與學校各種活動,舉凡演講比賽、話劇比賽,「杜政哲」三個字常榜上有名,堪稱為學校風雲人物。偶然加入話劇社,啟發對於戲劇的熱情,開始自發性地準備文化大學戲劇系的轉學考試,最終以榜首之姿踏進了戲劇大門。

然而幕後工作並不是他的演藝圈初體驗,杜政哲在演藝圈的第一份工作是演出青春校園劇,並且擔任有不少台詞的角色,但後來對於電視劇的表演方式與心中期待不同,才轉而進入「陶大偉工作室」擔任企劃,漸漸踏上了編劇之路,而後家喻戶曉的戲劇《流氓教授》、《光陰的故事》、《16個夏天》就從他筆下誕生。

 

交心─好故事才能引起共鳴與想望

杜政哲的創作過程歷經過一段轉折,他形容這是一種「利息」與「本金」相對關係。早期創作時,他憑藉著對市場、劇情鋪陳的熟稔,常以「小資女」愛上「高富帥」的SOP浪漫劇碼,來快速產出劇本,這種憑著經驗進行創作的方式,他比喻作「利息」,當時他平均一年可寫出三部劇,直到2008年這樣的公式在市場上不再吃香,他也開始沉靜下來思考,這種揮霍「利息」的寫作方式,也許該進行轉變。

「一部好的故事必須要有兩個重點:共鳴與想望」,所謂的「本金」就是將現實生活的深刻體驗帶入劇本中,更能夠喚起投射與認同,就像《十六個夏天》歷經了台灣10幾年的時光,其中的場景劇情,也正如同你我過去生活中的一段剪影。近期由杜政哲編劇,張榕蓉、柯有綸主演的滾石愛情故事 In Love《終結孤單》篇,男女主角的分手片段正是杜政哲愛情的親身經歷,「交往多年後要分開,真的會不知道那件東西原來是屬於誰」,這種敞開內心的創作投入,正是發揮自己獨有「本金」寫作的魅力。

 

善感─創作的靈感泉源

身為一個創作者,杜政哲認為「多愁善感」是個很重要的特質,特別是在「感受」這一塊,許多的靈感、角色個性的刻劃,其實許多來自於觀察生活週遭後的轉化,在杜政哲劇中,可以見到許多生動的角色設計,這些角色的原型很多來自於身邊的朋友,「善感」往往可以挖掘出更深刻的人物特質。他也建議,剛開始進行角色創作時,不妨先想想身邊個性最鮮明的那位朋友。

除此之外,閱讀也是編劇的能量補充來源,除了以往擅長的愛情劇種外,杜政哲目前正在籌備大規模製作的歷史劇,為了貼近史實,他也大量閱讀相關史書,撰寫劇本的同時也在滋養自己的知識,且看他如何在正史中添加自己的想像與詮釋,十分令人期待!


 

版權聲明

進入本網站瀏覽或使用時,視同使用者已完全瞭解並接受本聲明中所有規範、中華民國相關法規、一切國際網路規範及使用慣例,並不得為任何不法目的使用本網站。本網站之所有著作、視聽內容及資料以及網站畫面資料之安排,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均為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以下簡稱「臺北文創基金會」)之合法權利人所有,除事先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任何人皆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或其他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所有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得依法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

本網站之內容及程式為臺北文創基金會之智慧財產,未經臺北文創基金會授權,不得擅自複製、進行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de-compile)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e)任何功能或程式。使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企圖破壞及干擾臺北文創基金會各項資料與功能,且不得有入侵或破壞網路上任何系統之企圖或行為,否則依法追究。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正確且可信賴,所有的資料均以現況提供。然而,錯誤難免發生,臺北文創基金會對網站內容的打字錯誤或其他不正確之部份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臺北文創基金會保留修改網站內容之權利。 臺北文創基金會當盡力維護傳輸內容之品質,然若遇天災、電力通訊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傳輸內容時,得中斷提供服務。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無法使用各內容,所發生之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隱私權政策

為保障您的權益, 請您詳閱下列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

一、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以下稱「臺北文創基金會」)處理網路使用者使用本網站服務、參加臺北文創基金會活動、申請加入本網站會員及進行線上購物等時所蒐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文創基金會如何處理在其他單位或個人與本活動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二、資料之蒐集
臺北文創基金會在您使用本網站時,包括:瀏覽網頁、參加各類活動、訂閱電子報或使用其他網站服務時,將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門號、身分證字號、行動電話SIM卡號碼、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臺北文創基金會將保留您所提供的上述資料,也會保留您上網瀏覽或查詢時,在系統上產生的相關記錄,包括IP位址、使用時間、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
個資告知事項
為確保您的權益,請詳閱以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事項:
(一) 非公務機關名稱:財團法人臺北文創基金會。
(二) 蒐集之目的:040/行銷、049/宗教、非營利組織業務、063/非公務機關依法定義務所進行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069/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077/訂位、住宿登記與購票業務、090/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104/帳務管理及債權交易業務、115/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或其他公、私營造物業務、116/場所進出安全管理、129/會計與相關服務、136/資(通)訊與資料庫管理、157/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181/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依主管機關公告之個人資料類別(包括但不限於載於各類文件之客戶、其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個人資料等)。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四)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五)您得行使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之請求查詢、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等權利,其行使方式及收費方式依法令及本基金會相關規定。
(六)您得自由選擇提供資料(但依法令規定者不在此限),若不提供將影響服務提供或其完整性。

三、資料之保護
臺北文創基金會會將您的個人資料完整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儲存系統中,並以嚴密的保護措施防止未經授權人員之接觸。
臺北文創基金會充分瞭解用戶資料之保密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如有違反保密義務者,將受相關法律及內部規定之處分。
為了保護您個人資料之完整及安全,保存您個人資料之資料處理系統均已接受妥善的維護,並符合相關主管機關嚴格之要求,以保障您的個人資料不會被不當取得或破壞。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基金會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四、資料之使用
臺北文創基金會對於您個人資料之使用,除非法令或前述第二項另有規定,僅在蒐集之特定目的及相關法令規定之範圍內為之。
除非經由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臺北文創基金會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五、連結網頁之使用
本網站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本網站並不保護您於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七、Cookie之使用
為提供您更完善的個人化服務,本網站可能會使用Cookie以紀錄及分析使用者行為,此系統能夠辨識使用者,例如依您偏好的特定種類資料執行不同動作。

八、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臺北文創基金會之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之立意。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臺北文創基金會網站上。